您当前的位置: 都江堰市 >> 都江堰市文化 >> 备课都江堰

备课都江堰

备课《胡同文化》

3.《都江堰》

职业教育语文(拓展模块)上册第3课《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篇游记,但是它的写法和一般的游记不同。作者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由层面,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学习《都江堰》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预备

(1)书本p16练习与思考第1题,字音。

(2)作者介绍、都江堰简介、李冰简介。

二、初读

(1)用简洁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并说说这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价值);

第二部分:最驯顺壮丽的景观(都江堰的魅力);

第三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魅力的缔造者)。

三、研读

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价值);

(2)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对比)

提问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比较长城和都江堰,哪个方面的比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为什么?书本p16练习与思考第3题,依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修建时间、规模、占据的是、社会功用、外观、文明状况、心态)

其中,社会功用方面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提问2:作者为什么要用长城和都江堰作比较?

提问3:在作者眼里,都江堰就“像一位乡间母亲”,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比喻?

(找共同点: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永远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第二部分:最驯顺壮丽的景观(都江堰的魅力);

提问1.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都江堰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先抑后扬。这样写,从一般游客的心理角度出发,更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达到互相沟通。)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提问2:找出描写都江堰壮观水流的语句,分析水流的特点。

(壮丽驯顺)

第三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魅力的缔造者)。

提问1:结合作者的观点,讨论李冰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冰是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和一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

提问2:书本p16练习与思考第4题,如何理解“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失败是什么?治水的韬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计谋;灌溉的沃土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有大半充作军粮。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不被统治者所认同。胜利是什么?没有人能活得这样长寿。李冰伟大的精魂一直延续下去。精魂长存,受到百姓的崇敬。)

伟大精魂指的就是为民造福,守住民心。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义——贴近苍生,造福百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wh/21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