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都江堰

少儿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1117/4292431.html

历史的洪流,惊涛骇浪的卷起千堆雪,又悄无声息的充满了威严,却在这里沉淀。从四川省成都市灌县一路向西,在山林草木之间听到岷江的铮然玉石之声,豁然开朗之间,见到了它——都江堰。

洪涝无常,成就的究竟是两千年的河水,还是他?李冰,秦国人,研究的是天文地理,却对水利工程上了心。公元前年左右,秦昭王一纸命状,他成了蜀郡太守,将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融入了治水中,造就了这一场千年的伟大,使原本的赤地千里与浊浪滔天变成了水旱从人和不知饥馑。他设石人水尺代替自身,手持长锸,一站便是百年。岁月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的,汉代水官重新塑造了“三神石人”,其中一位还是他。他积劳成疾,逝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灵魂一部分随江水滔滔而去,另一部分随石人永驻,与天地同寿。

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山脉的岷江,沿江一路山高水急,到四川成都灌县附近,进入平原,水势骤然减缓,充决堤岸泛滥成灾,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在这里沉积,河床不停升高,西南面的玉垒山阻碍河水东流,导致河水无法灌溉东岸而西岸却常常受到洪涝侵袭。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究竟如何治理水患,成了李冰日思夜想的重中之重。他犹如一位高考的考生,苦思冥想后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大自然满意于他的答案,赠与了四川一份三千年的礼物,不,或许是永恒的礼物——天府之国。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份来自公元前年的答卷吧。

岷江汹涌的流水在鱼嘴分水堤处一分为二,分为外江和内江,只有内江的水能进入成都平原,外江则用于防洪排涝。内江和外江相比,内江比外江更加狭窄,而且外江入口处河床更高,内江入口处河床更低。枯水期因内江河床较低,会有六成水进入内江,四成水进入外江。而丰水期水流湍急,外江水面更宽,内江水面狭窄,所以会有六成水进入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

宝瓶口的作用主要是和飞沙堰一起,起到泄洪排沙的作用。如果内江洪水泛滥,涨高到没过飞沙堰,就可以通过飞沙堰处的大坝,达到二次排洪的目的。宝瓶口的一边是玉垒山,用了八年时间将玉垒山的石壁凿开,石壁留下的石头堆放在宝瓶口前,称为离堆。内江的水流在宝瓶口的约束和离堆的抵托作用下产生一个漩涡,把进入内江的沙石大部分都甩出去,甩出的地方就是飞沙堰。无法甩出的泥沙在凤栖窝沉积下来,这一部分的沙石无法自然排除,只能每年由河工淘出。这样既排洪又排沙,体现了古人的无尽智慧。

这份答卷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四川由千里赤地转变为天府之国,但结果却不止如此。

它不仅为人民造福千年,也成就了秦始皇的千古伟业。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了秦国的两大粮仓之一,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而在客观上它更是改变了战国晚期国家间的格局。它与比它小十岁,修建于公元前年的郑国渠一起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无尽的贡献。可惜的是,郑国渠已经在千年的历史风霜中年久失修。

都江堰却仍在为我国的壮美河山做出贡献。甚至在长达28年的抗日战争中,岷江平原成为了我国的大后方,为前线输送了无数的物资粮草。现在的它,灌溉着四川盆地中西部7个市36个县约万亩农田,养活了数以万计的人口,是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物质上的需求满足了,人们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投向探寻都江堰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和着奔腾的江水,构成了一篇华美的乐章。“二王庙”“伏龙冠”“秦堰楼”“安澜索桥”“都江堰卧铁”众多人文景观,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还会举行庙会等祭祀活动;就连奔腾的江水,两岸葱郁的树林也是自然文化的体现。充分的治水哲学思想,体现的不仅仅是治水,也是人生的行为准则:“乘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逢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更是人生处世的哲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人们在几年的治水经验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同时也充满了做人的智慧。

对于都江堰的风景,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文景观大于自然景观。这可能是因为都江堰本身就是一项人定胜天的工程,不,是自然与人力相结合的工程。这里的景观不是很多,没有庐山极秀丽的山水风光,没有钱塘江潮声势浩大的水浪滔天,没有海南三亚的水光接天,只有千年不变的岷江流水和都江堰古老的石块。站立在都江堰的堤岸上,阅读那一块石碑,岁月沉淀下来,已守望千年。

图文/提供、整理by高一11班沈文欣

明德立人

多维团委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wh/21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