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豫两省交界处的一大型水库,为何选址和2

无论是打开地图还是卫星图,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最显眼的莫过于一片面积巨大的水面了,它就是总库容13亿立方米岳城水库,是海河流域漳卫河系漳河上的一个控制工程。

位于河北、河南交界处的岳城水库

关于岳城水库,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可能最多的是,在讨论上个世纪6、70年代卫运河水量减少导致断航的问题时,很多人甚至一些新闻报道中往往会说“由于上游漳河建了岳城水库,导致水量减少”。当然,现在看来漳河断流是由于大气候变化和河流沿线城市建设、工农业迅速发展用水量大增等多方面原因所致,单纯把断流归结于因为修建岳城水库,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此外,更多的人不知道的是,岳城水库的建设之地,在多年还存在过与都江堰等古代水利工程齐名、“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水利工程。

《西门豹治邺》的课文

小学有一篇课文《西门豹治邺》,记述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邺令西门豹与巫婆和陋俗进行机智的斗争的故事。西门豹在当邺令时,除了以把巫婆扔进漳河里闻名之外,他的另一项惠及后人的工作就是兴修了水利工程,这就是“漳水十二渠”。

西门豹大约是在魏文侯三十六年(前年)为邺令的,漳水十二渠的开凿时间,比起战国时期另外两个著名的水利工程、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要早多年,而比楚国的安丰塘晚多年。漳水十二渠、都江堰、郑国渠、安丰塘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漳水十二渠示意图

“漳水十二渠”是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

到了西汉初年,该渠效益显著,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渠道和“驰道”相交叉,想把渠合并,和驰道交叉处“合三渠为一桥”。但当地老百姓不同意,认为西门豹的办法效果好,终于没有改。

东汉末建安九年(公元年),曹操败袁尚取邺城后,就经营邺为根据地,并在原渠堰基础上修建了天井堰,还引漳水供给邺城用水。

东魏天平二年(年)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岳城水库卫星图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使漳河即能灌溉农田,又能避免泛滥、改着,使其由历史上有名的“善决、善徙、善淤”的害河变害为利,年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在编制海河流域规划时,确定在漳河上游及中游修建石梯与岳城两座水库,岳城水库具有防洪、灌溉结合发电等综合效益。

年10月编制的《岳城水库初步设计书》规定,水库防洪标准年一遇洪水设计,0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11.1亿立方米,死水位米,正常蓄水位米,设计洪水位.4米,校核洪水位.8米。整个工程由主坝、副坝、泄洪洞、溢洪道、电站、灌区渠首组成,规划水库灌溉面积确定河北省邯郸地区和河南省安阳地区以万亩。分水指标按年10月13日两省分水郑州协商会议精神:河北省分水指标占54%,河南省占46%。

岳城水库平面图

经过年8月至12月、年10月1日至年,以及年的多次建设,来自河北省天津、邯郸、邢台以及河南省安阳等专区数十万建设大军,先后完成了水库的初建、扩建、改建,岳城水库也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水库。

在水库建设的同时,位于米高程土地征用线以下的河北磁县岳城公社的潘旺、下潘旺、柿园的、界段营、漳村,黄沙公社的前辛安、后辛安、申家庄,都党乡的石场、冶子,峰峰矿区观台公社的观台西保障、东保障、乞伏、西清流、东清流,水库外的香水村;河南省安阳县伦掌公社的孟村,共5个公社、18个村、人需要搬迁,征用线以下河谷农田有亩淹没。

岳城水库建设旧照片

自此,在古代水利灌溉工程基础上,以现代工程技术建设起来的更加雄伟了不知道多少的水利枢纽,以灌田数百万亩的规模,彻底代替了古灌渠。

民国时期的地图,岳城水库建设之前的样子,红线所示为岳城水库大坝

至于为何相差多年,古代的以及现代的水利工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建在这里呢?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一带是于漳河刚出山处,河身稳定,地势较高,在古代引水能够利用自然坡降,实现河水自流而灌溉较大的面积。而现代水库除了利用漳河北岸岳城镇以及漳河南岸清流村两边山势建设大坝之外,在坝址上游较为宽阔的山谷河道成为建设大型水库的天然之选。因此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多年前的古代,纷纷选择在这里建设水利工程,就不足为奇了。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ms/23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