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中的都江堰,应该是雄伟的堤坝拦截滔滔江水,宛如天堑。然而,等看到之后,反差极大。但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我们古代人的伟大智慧,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完成灌溉和防洪两大任务,至今仍使成都平原受益。余秋雨甚至评价,都江堰是比长城更为激动人心的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为秦朝李冰父子主导修建。共分三个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鱼嘴(见图1)将上游江水一分为二:内江和外江。内江经宝瓶口(图2)流入成都平原,发挥灌溉和生活用水之功效,外江则成为岷江的主流。宝瓶口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所在,在无火药和铁具的艰苦条件下,花费8年时间才得以竣工,开凿之法至今仍是个谜。相传,是李冰父子运用热胀冷缩之原理,先用火烧岩石,再用江水冷却,使岩石开裂,施以人工。 宝瓶口的流量相对固定,大约维持在800立方米/秒。水流若超过限制,则另一工程飞沙堰就发挥作用了。如果说宝瓶口是治水六字决中“深掏滩”的含义,那飞沙堰则是“低作堰”的体现。飞沙堰非常不显眼,浅浅的一段堤坝,但作用非凡,发挥泄洪之功效:一旦流量加大,超过宝瓶口的流量限制,水自然就经过飞沙堰流入外江。 匆匆地走过,都江堰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昨天晚上,我们就在江边的酒肆里开怀畅饮。身边就是滚滚江水,水流急促,发出巨大声响。晚风吹来,消解掉酷暑的燥热与烦闷,感觉一阵清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ms/10.html
上一篇文章: 食在清幽地 青城有四绝
下一篇文章: 在都江堰市各中小学全面复课的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