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水灾就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古到今不计其数的人因为水灾流离失所,丧命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每当出现连续强降雨之后,全国多地会发出洪灾报警,体育馆变身特大泳池、地铁车厢里抓鱼、汽车下河游泳这样的场景更是举不胜数。
洪涝下‘汽车河中游泳’然而为了治理水患的能人异士也是不少,古有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等等,在我国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近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遭受到洪水和暴雨的灾害,这便是江西南部的赣州古城。
这座古城到底神奇在哪儿?
年六月,我国南部出现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当时很多地方受灾情况严重,当时,武汉、杭州、南昌、长沙全都内涝成灾,好几万人被迫转移,而当时的赣州降雨量超过毫米,赣江、章江、贡江的水位猛涨,严重超过了警戒线,赣州市周边城市几乎全部被淹,而被赣江、章江、贡江三面包围并且地势低矮的赣州古城,却一点事都没有,暴雨之后,赣江古城的路面上几乎没有什么积水。
赣州古城地理位置据当地的居民说,在将近上千年的时间里,赣州古城从来就没有被淹过,也从来没有受到洪水暴雨的灾害。
从气候上说,赣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这种气候下,夏季突发暴雨是常事,从地理环境来说,赣州位于赣南山区的盆地,而在山区,一旦暴雨出现洪水也是常事,再说赣州一般3到5年,就会有大雨出现,江水水位超过警戒线的时候几乎年年都有,并且赣州古城三面环水,地势还很低,发生洪涝和江水倒灌的可能性相当大,这样的地方怎么会近千年都没有被水淹过呢?
然而翻遍所有的历史资料,在将近0年的时间里还真找不出赣州古城被淹的任何记录,近千年没有被淹的古城,在中国的城市里简直是有点难以想象。
赣州古城千年不涝的传说
传说一;神龟驮城
赣州古城是建在一个巨大的神龟背上的,洪水上涨的时候,神龟也会上浮,所以古城淹不着。
传说二:地龙吸水
据传说,在古城的地下,一直盘踞着一条地龙,这条龙的肚量很大,不管地上有多少水,只要它一张嘴,所有的水都会被它吸到肚子里去。
赣州古城千年不涝的真正原因
据专家说,神龟驮城不存在,而地龙吸水却真的存在,专家所说的地龙,其实并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龙,而是古城的地下藏着一条巨大的排水系统,古城地上的水是通过它排掉的,原来这就是专家口中的地龙吸水。
赣州古城排水系统按理说排水系统,每个城市都有,只要遇到暴雨,城市中还是会内涝成灾,那为什么赣州古城就能千年不涝,这古城的地下排水系统,是由谁修建的呢?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福寿沟的由来
据赣州史料记载,北宋时期,赣州有一个名叫刘彝的知府,福寿沟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刘彝塑像原来刘彝本来的职务是都水丞,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长。
北宋熙宁五年,也就是公元年,他调任赣州知府,可是来了之后,他发现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每年发洪水,百姓都要遭殃,其实因为赣州的气候和赣州城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别容易被水淹,很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在两宋时期,赣州城正好处在南方水道的黄金地段,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属于交通枢纽。
据说当年刘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搬迁,可也不能让老百姓年年这么受苦,于是,当时的刘彝先是修建了古城墙,用来抵挡章江、贡江上游的洪水,后来发现光挡住洪水还不够,只要江水一涨,城里老百姓还是受苦,而为了根治水患,刘彝这才下了狠心开建了福寿沟。
赣州古城千年不涝的神奇之处
神奇之处一:福寿沟
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依靠的是一条名叫福寿沟的地下排水系统。它建造于北宋时期,自从有了它,古城就从来没有受到水灾,虽然它已经使用了近千年,可现在依然还在工作。
福寿沟福寿沟其实有两条主沟,但是有很多支沟,那些支沟密如蛛网、纵横交错,几乎遍布了古城的每个角落,而且这些沟渠,都和章江、贡江相互贯通。
古城三面环水,而福寿沟与章江、贡江又是相通的,按说暴雨季节,只要这两条江涨水,江水就会顺着福寿沟倒灌进城区,可为什么千年以来古城却从来没有被淹过?
神奇之处二:水窗
福寿沟的出水口,被一块可以活动的铁板盖着,这叫排水窗。
水窗排水窗的作用:一、泄洪,二、阻流
当江水上涨的时候,江水产生的压力会把水窗紧紧的压在出水口上,这样江水就没办法倒流进福寿沟里,当江水的水位低于水窗的时候,水窗外面没有压力,福寿沟里的水就可以冲出水窗,从里面流出来,从而向江里排水。
福寿沟水窗如果连续暴雨,江水水位盖过手窗,水窗自动关闭之后,福寿沟里的水也是排不进江里的,也就堵在了里面,时间一长,沟渠的容量毕竟有限,水排不出去,应该还是倒灌的,应该还是会累到的,但是事实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暴雨天气,水量再大,古城的地面就是不会积水,那些水都到哪里去了?
神奇之处三:池塘
在赣州古城里有个很大的池塘,它们分布在城古城的各个角落,最关键的是,这些池塘都跟福寿沟是联通的。
这些池塘在刚下雨的时候,起到了一个收集雨水的作用,别看这些池塘不起眼,但是作用却很大。福寿沟、池塘、水窗它们共同组成了古城的排水系统,一旦雨量大增,章江、贡江江水上涨,十几个排水口的水窗就会自动关闭,防止的江水倒灌城区,这时,城区的大量雨水,就会通过福寿沟流进水塘,当暴雨停止,章江、贡江水位下降,水窗自动打开后,福寿沟和池塘里的水,就会自动排到江里去了。
与池塘相同原理虽然简单,但设计却相当科学,古人的智慧相当了不起。
一个排水系统,经历了将近千年还保存的如此完好,并且没有出现淤堵,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神奇之处四:水流速度快
赣州古城地貌是四周低,福寿沟的设计者,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古城地形的高度差,加快了沟里的水流速度,从而保障了福寿沟的排水效果,据调查福寿沟内的水流每秒达到了15米。
神奇之处五:留有沉井
福寿沟里每隔40米左右,设计者还加了一个沉井设置。
沉井的设置使得水中的脏物、淤泥,在经过沉井的时候,就会自然沉积下来,检修人员只要定期清理沉井中的堆积物,就可以保证福寿沟的水流畅通。
福寿沟不光有主沟、支沟、沉井还有水窗、池塘,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先就弄出这么先进的防洪防涝系统,这种水平,绝不比今天逊色。
通常情况下,下水道的墙壁会因为水流和湿气的原因,很容易损坏,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很少看到古代排水系统,因为大多都坍塌损毁了,但是,福寿沟虽然经历千年,却依然保存完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神奇之处六:采用拱形设计、材料责任到人
在福寿沟的建设中,刘彝做了三件事。
拱形设计全部采用拱形砖砌技术。拱形的设计从学的原理来说,是最抗压抗震的,之所以能保存多年,依然这么晚好,应该归功于它的拱形结构。长期积水的地方使用了条状的石头。这种条状石头是由花岗岩组成,有很高的耐水、耐腐性。福寿沟上的砖都刻有名字。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责任的人。而正是因为技术、材料、责任,事事过硬,咱们今天才有幸还能见到这千年的奇迹,赣州古城的居民才能享受到这千年的福泽,不过感叹之余,我们也需要反思,凡事做起来其实并不难,只要为少一点急功近利,少一点好大喜功,多一点,目光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