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治水护一方——都江堰
今年7、8月我国长江流域暴雨不断,沿岸群众受灾严重。然而到了成都都江堰,洪水却被悄然化解,都江堰始终如一地发挥着它治水护一方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秦朝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世人皆赞叹都江堰的经久不衰、水旱从人。你懂得它的原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主体工程一:鱼嘴这里是鱼嘴,它呈三角形,就像鱼的嘴巴一样,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修建在江心的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观察岷江水流经鱼嘴后有什么变化?
水流冲击强烈,水位较高,外江水量比内江大且更加浑浊。
鱼嘴作用1:四六分水
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河道深,流速快,进入的水量较多。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升高,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外江)。因此通过鱼嘴分水,既为灌区提供水源,又不会引发洪涝,比筑坝拦水更科学、更合理。(如下图所示)
鱼嘴作用2:二八分沙
在鱼嘴分流位置,内江位于凹岸,外江位于凸岸,通过大弯道(下图所标红色线)水流产生的离心力,将80%的沙石由底层流入外江。
主体工程二:飞沙堰
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已经不再那么汹涌,但依旧携带大量沙石,这时就需要飞沙堰的作用了。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介于离堆和金刚堤之间低矮堰坝,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
枯水期,飞沙堰高出水面,起到拦水坝的作用,可以保证内江水进入灌渠;
△枯水期都江堰剖面图
汛期,洪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起到二次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对灌区的威胁。
△汛期都江堰剖面图
主体工程三:宝瓶口
由人工开凿而成,“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它是李冰带领广大民众用了8年时间,用火烧、水浇、人橇的办法,从玉垒山坚硬的岩石上凿开一个大口子,修建而成。玉垒山被切开的部分被称为离堆,是控制下游灌区进水的咽喉,水量平稳清澈,减少了水灾的发生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既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需要,又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
这些便是都江堰工程的组成元素,
是他们挡住了巨浪,
夯实了坝体,
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在这里。
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下面这段视频也许能更好地帮助你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结束语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注: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本期作者:杨丽莉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理--小学科、大天地。
▼往期精彩回顾▼
22汉族战舞——潮汕英歌
21冬夏颠倒的地方
20地球血管——河流
19大地之花——白水台
18湛江——来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温柔
17湛江地理研学培训笔记
16湛江湖光岩:是岩?还是湖!
15和田玉之美,始于天工,成于人匠
14听说你想考大学?平顶山了解一下
13喀斯特地貌——鬼斧神工背后的壮美诗篇
12大美青山岩臼——探究花岗岩的山水之作
11雅丹地貌VS丹霞地貌,你能分清吗?
10天空之泪——月牙泉
09邹金伟老师应邀做地理研学主题讲座
08海岸卫士——红树林
07九缸十八锅——青山岩臼
06走向生命终结的阿斯哈图石林
05海岸边的“马蜂窝”
04大鹏半岛常见四种海蚀景观
03大鹏半岛海岸形态考察
02深圳大鹏海岸初探
01大鹏半岛研学旅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