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 多运动 皮肤自然好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9066.html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前),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以下视频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动画讲解)
都江堰宝瓶口是采用火烧水浇,使坚硬的岩石爆裂的方法开凿而成。宝瓶口是都江堰灌溉工程的进水口,因其窄而深,形状酷似瓶口而得名。都江堰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旱涝保收。图3(a)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和图3(b)为宝瓶口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与“火烧水浇”效果类似的外力作用方式
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
2.窄而深的宝瓶口相对宽浅的外江,水量分配说法正确的是
A.枯水期流进宝瓶口的水量比例大
B.枯水期流进宝瓶口的水量比例小
C.汛期流进宝瓶口的水量比例大
D.汛期流进宝瓶口的水量比例不变
3.与外江相比,宝瓶口河段
A.河水易结冰B.流速更快
C.输沙量更大D.侧蚀明显
答案:
1.火烧水浇使得岩石热胀冷缩加剧,更容易产生裂缝,类似于风化,风化作用就是地球表面或其附近的岩石和矿物,在大气因素作用下,发生破碎和分解。因此选A。
2.枯水期,窄而深的宝瓶口因河道较深,进水比例大;汛期,宝瓶口因较为狭窄,进水比例较少。选A。
3.与外江相比,宝瓶口河段狭窄,因此流速快,不易结冰,输沙量在飞沙嘴已大幅度降低,侧蚀主要发生在转弯处,又因宝瓶口开山而成,因此侧蚀不明显。选B。
4.(年枣庄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都江堰位于岷江冲积扇的顶端,主要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引水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图7中左图示意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5都江堰位置水利工程示意
材料二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来到都江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下是该校张明同学做的研学考查记录。
研学景点
考查内容
考查记录
宝瓶口
名称的由来和意义
由人工开凿而成,玉垒山被切开的部分被称为离堆,是控制下游灌区进水的咽喉,水量平稳清澈。
飞沙堰
主要特点和作用
是一道介于离堆和金刚堤之间的低坝,古时用笼石堆砌,现由混凝土浇灌。现正值汛期,大量内江水漫过重现汇入岷江,并将砂石从水底抛出。
鱼嘴
“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原理
位于金刚堤(江心洲)的顶端,水流冲击强烈,水位较高,外江水量比内江大且更加浑浊。
(1)试运用河流流水运动规律说明鱼嘴的分水原理。(6分)
(2)简述在离堆上游建设飞沙堰的主要作用。(4分)
(3)都江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是顺应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的典范。请阐释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表现。(4分)
答案:
(1)修建在江心的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河道深,流速快,进入的水量较多。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升高,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6分)
(2)枯水期,飞沙堰高出水面,起到拦水坝的作用,可以保证内江水进入灌渠;汛期,洪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起到二次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对灌区的威胁。(4分)
(3)乘势利导:利用水势和山形巧妙地开展工程布局,乘势利导,实现自动分洪、排沙、引水,使岷江水可以自流灌溉成都平原。因时制宜:根据季节变化、洪枯不同,防洪、灌溉并举,既为成都平原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又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威胁。(4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图7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7—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4分)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4分)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8分)
(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2分)
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2分)
(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4分)
(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2分)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3分)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3分)
(4)枯水期。(2分)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4分)
精彩视频回顾:8.[教辅]视频焚风效应7.[教辅]视频珠峰“长高”了吗?6.[教辅]视频1中国城市化2宝成铁路5.[教辅]气象视频:干热风,冻雨,雾4.[视频辅助]山岳的形成3.用4分钟认识新疆2.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成因1.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申申整理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合作邮箱:shenshen_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