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斋记龙游都江堰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杨新元

姜席堰有“龙游的都江堰”之称。应该说,我们从钱江源溯流而下采风,去看一看这座灵山港(旧名灵溪)上的古堰,是必须的。

下午,在考察了龙游的古民居苑后,我们就驱车前往姜席堰的所在地——灵山港下游后田铺村。

汽车出龙游县城后,在不宽的水泥路上一路前行。今天天气很热,已有夏天的感觉。加上几天的疲劳,人有点昏昏欲睡。大概行驶了个把小时,汽车在一个宽阔的堤岸边停了下来。县里陪同的w局长招呼大家下来,说姜席堰到了。

我走下汽车,顺着w局长所指的方向向前看,明丽的阳光下,只见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就在眼前。“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姜席古堰。你们看,水多少清,我们小时候就经常到这里来游泳。这条灵山港,就是我们龙游人的母亲河,现在也是一条可以游泳的河。”w局长是土生土长的龙游人,看得出,对灵山港这条河流充满了感情。我们边向河边走去,边听w局长介绍姜席堰的前世今生。

姜席古堰从建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堰为元朝至顺年间(公元至年)达鲁花赤察儿可马的任上所建。

姜席堰枢纽工程由上堰、沙洲,下堰、汇洪冲沙闸以及渠首分水闸五部分组成。w局长是个龙游通,考察古民居时,他如数家珍。现在讲姜席古堰,他又门儿清,讲得头头是道。他指着河中的沙洲堰坝告诉我:“你看,整个枢纽就是以河道中的沙洲为纽带,上联姜堰,下接席堰,组成一条长约六百三十米,略似直角形的拦水坝。在河道上利用沙洲堰坝组成为一体的大胆构想和高超的筑堰技艺,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在我们中国的治水史上十分罕见。”

我仔细地看着这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姜席堰,发现这道由一块块方形岩石砌成的拦水坝,确实非常有形。一块块岩石,虽然已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河水浸润,依然脉络清楚,整齐好看。上游的河水经过拦水坝时,原本湍急的河流,就明显降低了速度,变得文雅而滞缓起来。整道坝上似乎是一幅流淌着的水帘画,在阳光下煞是好看。

w局长说:“整道栏水坝是先用松木打好一个一个的框架,然后再将岩石往框架里填。所以,十分经久而用。”我问:“用松木打框架,长期浸在水里不会烂吗?”w局长说:“这正是古人的高明之处。松木的抗水蚀性非常好,在水中放千年都不会烂。”

此刻,我默默地站在石头砌成的岸边,看着清澈的河水从上游流下来,经过姜席堰流向远方,心中对古人治水的智慧充满了崇敬。

河的对岸,是绿荫覆盖、连绵起伏的山峦。沿灵山港两岸的绿化造林非常好。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山青水秀,环境一流。我想,如果古堰会说话,它一定会告诉我许许多多有关龙游历史变迁的往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姜席堰的保护与修缮。据《县水利志》记载,从年国家投入大米7.4万斤用于修建姜席堰护岸工程至今,到年,已先后15次对堰、渠进行程度不同的修复、加固、改建。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

正是这种种努力,才使姜席堰至今还在滋润灌区的农田,造福龙游百姓。我看到,姜席堰今年又在整修加固,岸边有机械在施工。

一座六百多年的古堰,数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滋润灌区,造福百姓。这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人们对水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老百姓一个山青水秀的生存环境,首先应该像古人那样,把水治理好。

我想,在治水工作中,我们不是更需要发扬姜席古堰所展示的无私奉献精神吗?想到此,我眼前的姜席古堰变得生动、高大起来。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ly/22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