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仰望这片土地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崔玉娟(山东)

选择春天,满怀崇敬之情,行走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

四女寺,这个“九渠汇流”之地,这个自古带给人们无数神秘和美好向往的“运河古镇”“德化之乡”,如今,再次与她相约,踏行,倾听她的诉说,无限感慨溢满心怀,恰似碧波荡漾的运河之水,深情又澄澈。只因为,在这里,我们遇见了生于斯长于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劳动者,读懂了一颗颗挚爱土地的赤子之心以及血脉相传的文明印迹。

站在波光粼粼、水色宜人的大运河岸边,我将目光伸向遥远的历史深处,心潮起伏腾涌。这条跨越八个省级行政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中国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五世纪,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京杭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在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的重要工程实践上,它是一个开创性的典型技术实例。中国大运河,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是在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之后难以想象的人类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例证。同时,京杭大运河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然而,正是这条世界最长人工运河之上的德州武城段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从此穿境而过,孕育了武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境内全长62公里,依河而荣,凭河而兴的武城,既铭刻着黄河文化的烙印,又闪烁着运河文化的风采;齐风、鲁韵、燕魂、赵魄在这里交融汇聚;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京津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古朴、厚重的民俗民风,积淀了凝练精粹的地方文化。漳卫南运河四女寺枢纽工程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武城县和河北故城县两省三县(市)交界处,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位于卫运河的末端,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始端。站在枢纽之上,我们目睹着运河遗存深厚的文化,感受着运河水哺育的文明与进步,更感慨着历史的兴衰更替,惊叹于它在“引黄济津”、“引岳济津”、“引黄济冀”“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巨大作用和焕发的生机。此刻,我们陶醉于碧水蓝天、白鹭栖飞的春光丽景之中,享受着先民智慧泽惠华夏、哺育家乡的和谐、美好的盛世画卷,如何不心海澎湃,感慨万千!

创造文明离不开双手和智慧,守护文明更需要劳动和创新。我们一行有幸见到了王合平老人,他精神矍铄,中等身材,健康黝黑的脸庞,淳朴又和蔼。谈到大运河,谈到枢纽工程,他便神情激动,滔滔不绝:牛角峪的来历,让我们从美丽的传说中感受到先民的顽强不屈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大运河的繁忙和枯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大禹在此留下治水伟绩、子游孝治堪称千年弦歌,让我们领略到民族精神的源头和人性的良善……老人接着讲述了他年轻时就爱好水工文化,意识到保护水工文化设施的价值和意义,于是,从年开始就将自己的初心付诸行动,呼吁,奔走,唤醒家乡人守护传承四女寺水工文化的意识,搜集、整理与运河文化有关的资料以及文物。如今,他每周都为滋养了这片沃土的“家乡母亲河”拍一组照片,记录运河的点滴变化与变迁,成长与成熟,完善与完美,已坚持了四年。这几千张照片,蕴含着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体现了那颗真挚的赤子之心!分别之际,老人激动地说:“我不怕苦和累,我决心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绵薄之力,把牛角峪及四女寺水工文化保护起来,祖先用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我们又生逢盛世,国家和当地政府不仅重视保护,并且投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大运河,让我们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享受大运河恩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祖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我们每个人不光要守护,更要用智慧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我就是用自己最真的心,在做事,多次向我们的县政府建言建策,出心出力……”质朴的情,铿锵的话,捧出的是一颗火热的心!

文明的守护和文明的传播靠的是干群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在四女寺水利枢纽管理处,我们还见到了四级调研员上官利先生,他高瞻远瞩,管理思想先进,深谙水法规知识,以及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前景。跟他一起工作的是两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流畅生动地讲解了运河文化的渊源、发展和价值,让我们感受到四女寺枢纽这颗“南运河上的明珠”的璀璨,也陶醉在这“北方都江堰”“大河悠悠静无声,绿水迢迢万船行”的无限向往之中。

这里远离繁华,远离喧嚣,他们独守运河一隅,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人生和青春,任外界风云变化,任世事沧桑变迁,他们依然初心不改,护好一条河,守好一座闸,建好一个城。只为“河道宽阔碧水清,两岸风景共一色”的盛世画卷,只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生不息,只为百姓的安居乐业、家乡的富强繁荣、祖国的海晏河清!

如果说,走近四女寺枢纽,我们阅读到了大运河这部流动的史书中深沉又不乏精彩的篇章,那么,走进四女祠,让我们感受到的则是这个“德化之乡”孝爱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动人情节。四女祠内,春风拂面,芳香润心,每一扇窗,每一处景,每一朵花,无不相映又成趣,温润而和谐。大厅堂榭,角落片瓦,沐浴在春晖暖阳里,也无不染馨叠翠,幽静而柔和。

四女祠位于四女寺村东运河南岸。据民国三十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最新中外地名词典》载:四女寺,镇名,一作“四女树”,即金之“安乐镇”……相传汉时有傅长者生四女,守贞养亲,共植一树发四枝,故名。传说中四女皆姿色出众,明慧知礼。为表孝心,各自种下一棵槐树,并对天发誓:槐枯则嫁,槐茂则留。后为争养双亲,四姐妹各自暗中用开水浇她人之槐,以期将姊妹之树烫枯,免得贻误青春。没想到,热水浇槐,槐越加茂盛。从此,四姐妹矢志不嫁,改着男装,同室事亲。在作息之余,行善在羽群之中,德化于乡邻之间,并日夜诵读经典,早晚朝拜祷祝父母长寿。《虞初新志》载称:“时佛未入中国,惟读五经百家周秦以上书,博览奥义如大儒。间则行善事,德化洽于乡里……”二十年后,四女修道成仙,举家起升。如今,祠门四槐一如当年,亭亭玉立,枝繁叶茂,高纵如盖,花开时节,清风徐来,串花摇曳,沁人心脾,日久天长,遂成一景,名曰“槐荫清风”。四女祠门向面南,飞檐斗拱,祠顶镏金钢瓦。气氛静雅端素。祠内正堂所塑四女双亲之像,翁媪并坐,端庄安稳,福善双备。四女之像,并排立姿,优雅秀条,气质聪慧亮丽,栩栩如生。全堂烟火烛光,缭绕不息,如同仙境圣地。平日拜谒进香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并非四女神像果真灵验,概因其孝行可鉴,孝德可风,且已深入人心之故。政府复建、维护四女祠,也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孝爱文化,构筑和谐武城。合乎民情,顺乎民意,希冀孝德之花世代盛开,永不凋谢。

世世代代沐浴在“槐荫清风”之中,质朴纯良的四女寺人没有忘记践行并传承着“千秋良俗”。他们将孝与爱融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演变成这一方水土的底色,那么柔和、宁静又淳朴。

在四女寺镇白庄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孝德典型人物杨仁兵。三十四岁的他年轻而健壮,穿一身灰色工作服,举手投足间透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黑边眼镜里那一双清澈温和又有些羞涩的眼睛,传递出一种正直坚毅。稳重的话语,儒雅的谈吐,一看就是态度真诚、行事踏实的人。村支书为我们介绍他时,神情激动,满含敬佩和怜惜。说杨仁兵这孩子七岁丧母,八岁丧父,爷爷奶奶靠蒸馒头供他读书,他也一直勤奋努力,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又取得了“一级建造师”的资格证书。接下来顺利地在湖南找到了个对口满意的工作,此时还认识了同样刚大学毕业的善良贤淑的女孩于秀秀。人格的吸引,情投意合,二人走到了一起,又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正当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杨仁兵的奶奶又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个因摔伤而高位截瘫的叔叔只有靠年迈的爷爷自己照顾了。杨仁兵心痛不已,夜不能寐。于是跟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后毅然决定放弃两人来之不易的工作,回家照顾爷爷和叔叔。环境的差异,重新求职的艰难,工资的悬殊,也没有让他产生一丝后悔。后来,杨仁兵在离家极近的“德州呈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慢慢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发挥自己所学专长,敬业创新,任劳任怨,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赏识,工资也达到了六千多元。生活虽艰辛,但终于慢慢走出困境,看到了希望。

当我们问起他当时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妻子回家赡养老人时,杨仁兵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因为她是善良的女孩,理解我内心的痛苦和为难,就这么简单。我们也没为这事争论过。那段时间,一想起小时候爷爷为了给我及时交上学费,两天两夜蒸馒头没有合过眼,还要贷款还账,我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八十多岁的爷爷养我不易,还要照顾叔叔,我却不能守在身边替他分忧、回报,为此我的心很是愧疚疼痛。为了照顾这个家,为了一家人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我们做出选择后,从没后悔过。后来有了孩子,一直是善良的岳母帮着照顾养大。我们虽不富有,但挺幸福,因为,我的爷爷还健康。平时爷爷在家,我不放心安了个监控,上班时就通过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hj/22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