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不应该遗忘,笔者前几篇文章分别给大家介绍造福无数百姓的坎儿井,养育两千四百万百姓的古苗疆走廊和被国人遗忘的中国伟人,北宋时期著名的发明家、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颂。今天笔者再和大家聊一个工程,一项造福中国两千两百多年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这项伟大工程就是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都江堰市,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至今唯一留存,无坝引水特点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都江堰叫湔堋,三国时期叫都安堰,唐朝时期叫楗尾堰,宋朝开始叫都江堰。想必我们每个人都听过,都知道都江堰,可是大家知道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吗?
在中国古代,成都平原是一个水灾、旱灾极其泛滥的地区,导致水灾的原因来自于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分流岷江(都江堰为中游)。岷江长七百九十三公里,年总水量超一百五十亿立方米,覆盖面积约十三万平方公里。
只要岷江水一泛滥,那成都平原就成了大水塘,到处都是水,良田尽数被淹没,要再遭遇大旱,那百姓一年的庄稼又白种了。在此背景下,秦国君主秦昭襄王就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蜀郡太守李冰,派他去治理水患,造福当地百姓,让百姓能吃上一口饱饭。
李冰抵达成都平原后,马上查阅前人治理水患的经验,带领当地百姓着手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把岷江水分开,分成两大水流,其中一支流进成都平原,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祸害百姓的水患转为造福百姓(减少洪水灾害,灌溉良田)。都江堰主要由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三部分组成。
一、分流工程宝瓶口
为了让岷江分流,李冰带领当地百姓在玉垒山凿开一个宽二十公尺、高四十公尺、长八十公尺的引水口,待玉垒山打通后,岷江一部分水流就能够一路往东流,这样即解决的东边干旱问题,又解决了西边的水患难题。
二、引水工程分水鱼嘴
建完分流工程后,李冰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江东地区的地势太高了,这水流都进不来(宝瓶口),于是李冰又带领百姓开始修建引水工程,让岷江水能够一支顺流而下,一支能够顺利流进宝瓶口。
三、水流稳定、减少淤泥飞沙堰
水流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李冰为了让宝瓶口水流量稳定,于是李冰又带领百姓在分水鱼嘴的尾端修建了平水槽和溢洪道。平水槽能搞保证宝瓶口的水流量稳定,不会一下过大一下过小,溢洪道则能让水中的淤泥顺利流向外江,不会堵塞内江。
都江堰距今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在造福中国数以万计的百姓,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