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最新年世界城市榜单中,成都位居世界二线强城市(Beta+)榜第9位,较年上升了7位,成为唯一入选Beta+榜的中国城市,而在世界城市整体排名中,成都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59位。
成都在世界城市排名中持续跃升,与世界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这是自年4月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战略的“十字方针”提出以来,迎来的“三年之绩”。
在城东东部新区大刀阔斧、城南天府新区积极问鼎的光芒下,处于“西控”理念下的城西看似不温不火,实则交出了一份漂亮且隽永的答卷。
字面上是西控,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希望“控”这么一个手段,让整个西部区域实现更好的绿色发展。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西控”中
高速发展的都江堰。
↓↓↓
战略篇:天人合一,对症下药都江堰全市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22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达80万人,年全年都江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
这里不仅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还有成都的水源地紫坪铺水库,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这里不仅有成都唯一一个5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都江堰,还有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集中示范区……
“西控”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涉及8区(市)县,占市域面积的50.1%;总人口约万人,占市域人口的28%。
“西控”区域的发展定位为:成都市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西部绿色低碳科技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典范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和天府文化重要展示区。
西部区域重点是发展绿色、低炭、科技产业,鼓励发展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跟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引入旅游、文化康养以及创意科技等等新兴产业。
都江堰全市处于“西控”区域内,其生态资本与“西控”的发展规划高度契合,既是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源涵养区,也是川西平原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集中区所在地,相对而言,旅游业和康养产业发展领先。
年1月,都江堰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落实“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确定为工作主题,着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公园城市建设、主导产业升级、国际开放拓展、新旧动能转换、治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全力攻坚,实现在成都市领跑开放国际化、旅游全域化和城市公园化。
年,都江堰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聚焦空间布局优化、顶级IP打造、多元场景培育,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都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以三大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大旅游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城市品牌、营城优势显著提升,旅游消费、区域价值齐俱增长。
发展篇:做强核心产业,全域旅游领跑年,都江堰全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9.3%。
据不完全统计,年都江堰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88.3亿元,新签约灵岩山国际禅文化旅游区等10亿元以上重大涉旅项目13个,开工建设环球融创·青城溪村等10亿元以上重大涉旅项目5个。
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引进上海复星地中海度假酒店等11个重大项目,绿地·无舍青城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成都融创文旅城六大核心业态78.5万㎡主体建筑全面完工。成都融创文旅城的雪世界、水世界已于年夏天陆续开门迎客。
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签约引进省轨道交通、五行天成特医食品等旅游装备、旅游商品项目,实际到位内资11.8亿元。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21.48万平方米、专业楼宇6.52万平方米,恒一食品、一锦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建设,民和鑫、华泰伟业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8.8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0.7%,按成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标准,工业投资效果系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等指标稳居成都市类区前三。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生态价值持续转化,成功举办精华灌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讨会、成都村政论坛走进中国天府农博园、联合知名学府等搭建“校―企―政”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平台,举办“新林盘工作营”,推动精华灌区自然生态与人文价值创新转化。
年,都江堰开工建设蓝城文创小镇、国家农业公园等15个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6个,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的县级城市,与蚂蚁金服共建成都首个“农村普惠金融”项目,获评全国十大农村电商典型县市……
生态篇:改善宜居环境,建设公园城市“西控”区域是成都市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西的发展必须全面提升“西控”区域的生态功能,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之外,应该走出绿色发展、永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都江堰首先完成了《都江堰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年)》编制,确定了这几年生态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首先,都江堰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密切合作,启动“零碳景区”建设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接着发起成立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检察联盟”,大力实施岷沱江流域下河排口整治,完成张家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城区内排水管网30公里,重拳治理散乱污企业和扬尘污染,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
去年,都江堰还启动李冰纪念馆、现代高科技治水博物馆、仰天窝熊猫文化地标建设,新建小游园微绿地5处,新增城市绿地70.8万平方米,新改建绿道96公里。
年都江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天、同比增加58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4%,空气质量达年以来最好水平。
交通篇:内外齐力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在“西控”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优化轨道交通线网。
通过优化轨道交通线,选线和站点的设置,将沿线的特色镇和站点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轨道交通来带动西部区域更好的发展。
成灌快铁
都江堰作为成都西北的门户,衔接进藏的通道,本身也是成都唯一一个5A级景区和“三遗”城市,无论是对外的联系还是对内的调配都非常重要。
曾经,都江堰就是四川第一个通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县级市,在新时期都江堰更是继续奋力向前,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完善。
对内,加快建设青城大桥改建、“三绕”北段玉堂互通立交等项目的建设,“三绕”西段都江堰段建成通车,M―TR旅游客运专线完成土建工程50%和车辆采购,新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30个,“新能源公交+共享单车+天府绿道”的城市慢行系统覆盖城区、景区。
成都三绕
对外,成灌快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日开行列车48对,日均运送旅客3.2万人次。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也就是“三绕”,年南段(简阳至蒲江)、东段(德阳至简阳)和西段(蒲江至都江堰)已建成通车,都江堰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首条雪山观光“都江堰—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完成立项和初设批复,已于年开始建设,这不仅将串联起一条旅游轨道交通,还将夯实都江堰站的中心地位。
MT—R
从“现代化田园城市”的规划,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提出,成都在“绿色”的发展通道中越走越笃定,生态增值、发展增长、群众增福,“西控”提出并实施几年来,成都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城乡融合的新路。
站在“西控”桥头堡位置的都江堰,因地制宜,摒弃资源消耗的发展老路,主动适应生态环境约束机制,年坚持向“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奋进,走出一条既是成都的、也是中国的未来发展主线。
都江堰——不仅是先锋更要做范本!
-END-图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办:都江堰市房地产业协会
承办:成都城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编辑:城市农夫
编委:雷定曦陈颖
执行主编:佳穗
主笔:乐葳
采编执行:周航雷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