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害了都江堰一堰造天府,至今仍作用

近日,都江堰迎来了最大洪峰

这座千年古堰又双叒叕登上热搜

航拍都江堰水利工程泄洪再次让人惊叹

一堰造天府,千年仍作用

两千多年来,飞沙流水各有道

“四六分水,二八排沙”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古代生态水利工程”

在大自然的严考之下,仍旧巍然屹立于岷江之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然,都江堰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奇迹。

岷江,本是一条兴风作浪的妖龙,李冰让它千秋万代福泽后人。

公元前年,李冰受秦昭襄王指派,前往蜀郡任太守之职。来到此地,李冰看到这片沃土本应该生机勃勃,却因一条岷江,旱涝成灾,夏季洪水泛滥,冬季枯水成旱,土地的产出十分贫瘠,当地居民苦不堪言。通晓天文地理且经验丰富的李冰,在仔细考察岷江这一带的地势、水情后,决定在岷江的出山口给它带上“紧箍咒”。

李冰治水三部曲:宝瓶口、鱼嘴、飞沙堰

开山凿口,引流灌溉

李冰在岷江出山口的江心垒筑起一个长水堤,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分水堤西边为外江,是岷江的正流,用于泄洪;东边为内江,流入宝瓶口,用于灌溉。这个分水堤因其前端部分造型似鱼的嘴尖,故名“鱼嘴”。在山崖之间凿开的这个口子,便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宝瓶口”,这个天然性的进水口是内江的咽喉,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宝瓶口经历千百年的江水冲击,曾经出现了悬空洞穴。年冬,都江堰人民第一次堵口截流,用多立方米的混泥土加固两岸,使得瓶口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

人造分水堤,分流岷江水

李冰在岷江出山口的江心垒筑起一个长水堤,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分水堤西边为外江,是岷江的正流,用于泄洪;东边为内江,流入宝瓶口,用于灌溉。这个分水堤因其前端部分造型似鱼的嘴尖,故名“鱼嘴”。洪水期,鱼嘴分水堤的凸岸将岷江水四成引入内江,六成入外江。枯水期,鱼嘴又将岷江水六成沿着凹岸引入内江,另外四成流入外江。一年四季,内江的水源充足且不至于泛滥成灾,这样就保证了其流经地区的灌溉和用水。

修筑飞沙堰,溢水排沙

李冰在距鱼嘴约米处修筑飞沙堰,堰宽米,用于溢水排沙,调节水量。当内江水量过高,江水以及携带的流沙则溢出飞沙堰顶部,流入外江,保障灌溉渠的安全。“深淘滩,低作堰”,李冰留下的六子治水箴言,即要根据水势和宝瓶口进水量合理调节堰的高度、宽度,同时定期深度清理堆积的流沙。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宝瓶口控制流量”,各自分工运作着,“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至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除了鱼嘴分水堤、宝瓶进水口、飞沙堰泄洪坝三大主体工程,还有人字堤、百丈堤、韩家坝、等灌溉附属渠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导水壅水、分水引流、泄洪排沙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发挥着灌溉、防洪泄灾作用。

都江堰文化元素:拜水、问道、看熊猫

一个工程造就一座城,一江流水孕育了一方人。今天我们再谈都江堰市,除了举世瞩目的古代超级水利工程,还要谈都江堰文化。

年1月,都江堰-青城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水利文化与道教文化两项世界文化遗产。截止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处世界文化遗产中,都江堰是唯一以水利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今,都江堰打造出了水文化、道教文化、熊猫文化三大旅游品牌。《都江堰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及旅游产品营造研究》从不同层面分别对三大文化内容进行详尽的阐述。

都江堰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及旅游产品

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水文化囊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心理层面三方面:与水相关的水利工程设施、工具;与水务活动相关的人类行为;与水共生中形成的治水理念、价值信仰、审美意识等意识形态内容。物质层面主要是在治水、祭水、放水活动中用到器具,以及一些相关的建筑。都江堰的治水器物最具代表的是竹笼,李冰当年便是用竹笼装满卵石沉入江中,修建起了鱼嘴分水堤。都江堰使用最为常见的竹笼一般直径60厘米,长约10厘米,孔眼约16厘米,竹篾约5厘米,这种样式的竹笼实用性强,操作方便。

请点都江堰竹笼(图片源于网络)

建筑方面包括二王庙、伏龙观、离堆公园、安澜索桥等,是游客们来到都江堰都要去的打卡的景点。行为层面主要都江堰人民祭祀江神和李冰的清明放水节,祭祀李冰和二郎神君的二王庙会以及岁修(每年枯水季清理和维修河道),《道解都江堰》大型的实景演出等。

大型的实景演出剧目《道解都江堰》(图

二王庙会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现今固定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典大会,在特定时间有专人主持,还有川剧变脸的等系列表演,活动更加丰富。每年二王庙庙会都是一场人山人海的狂欢盛宴。

心理层面主要构成是千百年治水思想的精髓“治水三字经”,耳熟能详的八字格言“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还有一些文化名人名句。余秋雨留下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已经成为了都江堰市的旅游宣传标语。

都江堰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青城山的道教文化除了完整独立的神仙信仰体系外,还延伸出了音乐、武术、养生观念等文化元素。洞经古乐是发源于青城山的民间本土音乐。历史久远,兴于唐,盛于明清,是我国民间音乐活化石。洞经古乐是一种配合道教仪式而演奏的音乐类别。现存乐曲80余只,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为《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故而得名“洞经古乐”。年,青城洞经古乐被列入了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城山的武术融合道教、佛教武术精华与少林、武当、峨眉派并驾齐驱,素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青城山”的说法。青城山武术分为三个支系,武功和道艺同修,流传于道门内的全真龙门;周易与武功结合,流传于佛门的生门和孙门;小手搏杀,流传于侠家中的绿林和青城洪拳。三支系中,道门一派发展较为兴盛。“青城山武术”已经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江堰熊猫文化

我省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有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5大山系,拥有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都江堰刚好位于邛崃山系与龙脉山系交际的狭长地带,森林自然保护区占全市面积一半以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自然家园。

都江堰的熊猫栖息地主要有三个,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猫乐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后两个是观赏和游览熊猫的旅游景区。节假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排着长队来看的“国宝”。

都江堰和大熊猫向来有着不解之缘:年,一只饿病了的野生大熊猫在都江堰的玉堂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只被救大熊猫;年大熊猫“遗宝”闯入都江堰虹口乡浣溪村,救治成功;年,“盛林1号”闯入都江堰市区,获得救治和护理。就是这种缘分,冥冥之中牵引着大熊猫回家,在危难时刻都得到了救助。

如今,都江堰已经将熊猫文化打造成了都江堰三大旅游品牌文化之一。

大熊猫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对外输出中华文化的形象载体。深度挖掘熊猫的品牌文化价值,融合都江堰的城市文化、旅游文化,打造让世界都看得到的都江堰熊猫文化。

《都江堰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及旅游产品营造研究》

内容简介:本书按照世界遗产文化、都江堰旅游品牌文化、都江堰非物质文化与民俗文化、都江堰其他特色文化四个方面梳理了都江堰的文化元素,对都江堰的文化特质进行了归类和总结。然后选取都江堰刘冰文化、《道解都江堰》水文化、洞经古乐文化为代表阐述在旅游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旅游结合存在的不足,以点概面,提出都江堰文化旅游产品营造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在四川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wh/25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