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成博
成都公共汽车首次亮相是什么时间?第一位公共汽车女司机是谁?第一辆双层公共汽车“火炬号”又长什么样?如今,这些答案,都可以找到。
日前,中国作协会员、交通文史专家张建的新作《锦城之舟:成都公共交通车辆影像志》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张建创造性地以公共交通车辆为主题,按“公共汽车电车影像与纪实”“出租交通工具影像与纪实”“地铁列车影像与纪实”3个部分,用40万字、余幅图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娓娓道来。详实的史料与细致的梳理,《锦城之舟:成都公共交通车辆影像志》不仅成为了国内开创先河的城市公共交通影像志,更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被列入“可持续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列展区”。
张建新作《锦城之舟:成都公共交通车辆影像志》
从70年代末被选入公交公司担任公交车驾驶员,到后来历任成都公交集团办公室、团委、企管办、分公司经理直至公交集团高管等职,再到如今成为成都交通文史方面数一数二的专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40余年间,张建的身份几经转换。12月中旬,张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是我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或许命运选中我来为成都的百年公共交通变迁立传。”
张建收藏的成都公共交通票据
能闭着眼睛组装化油器的公交驾驶员
张建与公共交通结缘于年,通过一次招工,张建进入了当时的成都市公共汽车公司。当时对于公交公司员工的培训相当全面而系统,新员工要经过为期半年的汽车保修培训后才能开始汽车驾驶的学习。当时流行着一句职业顺口溜“一是听诊器,二是方向盘”,张建表示,“在当时看来,公交车驾驶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业。一个月的工资就有39.5元,还不算每天的津贴6角。”
张建的父亲是驾驶员,不过爱子情切的父亲觉得这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一开始并不支持张建从事驾驶。但进入公交公司的张建,却在保修和驾驶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到最后他可以闭着眼睛将汽车化油器拆卸并重新组装。
张建收藏的成都公共交通票据
新生活的图景徐徐展开。年春节后,张建开始驾驶公交车。当时他负责的是6路和8路汽车,一个通往二仙桥,一个通往杉板桥,都是当时成都著名的东郊工业区。“那时候的成都东郊,可以说是自行车的海洋,工人们上班下班都是一人一辆自行车,我们开着公交车挤进去,就好像一艘行驶在自行车海洋上的船。”
从那时起,张建与成都公共交通结下了缘分。在做了4年公交车驾驶员后,他开始进入公交公司办公室、企管办等机构工作,逐渐从一名一线的公交车驾驶员成为这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者。“我觉得我是成都公共交通大发展时代的亲历者,”张建表示,“在我担任公交公司运营、管理相关负责人的阶段,成都的公交线路从79条增加到了多条,公共交通的边界从城区延伸到周边的乡村地区。”
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是张建公交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地震发生当晚,当时担任成都蓉城出租车公司负责人的张建,连夜带着余辆出租车一起前往都江堰救援。“夜里下着大雨。的士闪烁的车灯像是雨中的霓虹,那次救援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交通人的不易,也想要为他们做更多。”回来后,他首创性地为成都的哥的姐们开办了全国第一所的士文化站,包括了的士书屋、的士文史陈列馆等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鲜少被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mj/2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