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10年前汶川地震中一位妈妈手机中留给年幼宝宝的短信,她的身体下面被庇护的宝宝毫发未伤……那个地动山摇的生死瞬间,很多很多这样平凡的母亲,用脆弱的身躯和博大的母爱,为儿女们留下生的希望,还有很多很多母亲,失去了挚爱的孩子,但她们用坚韧和勇敢,重新找回生活的新希望。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致敬无私的母爱给母亲送上最温暖最贴心的祝福——妈妈,我爱您
年5月的那场灾难,给多少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时光飞逝,对于大地震的经历者,10年,改变了太多太多。10年,失去孩子的母亲能否从那痛彻心扉中走出,10年后的今天,她们过得还好吗?10年后,小编再次走进映秀,走进地震中最普通人的生活中,用笔记录下他们伤痛过后的顽强10年。
妈妈说哥哥就压在这所中学下面永远也出不来了……
“如果儿子活着,今年就26岁了。”黄玉英说起被压在漩口中学教学楼下的儿子,口中喃喃道,转身舀了一大盆米饭,顺手揉了揉眼睛,将米饭放在桌上,“那所中学现在是地震遗址,好多人都去看,就在河那边。”顺着黄玉英手指的方向,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对岸一座倾斜楼房的顶端。而黄玉英说完这话后,目光都不曾离开手指的方向,望了许久。黄玉英心底的痛,丈夫刘超知道。刘超说,白天,在人前,妻子从来不哭,但每天晨起两眼红肿,就知道她又想了孩子一夜。大儿子遇难的头两年,妻子没事儿就跑到中学遗址去看儿子。年底,他们的小儿子牛牛出生后,她就再没去过漩口中学遗址。刘超和黄玉英都十分好客,因为忙得走不开,便让小儿子牛牛带记者去小镇,包括去漩口中学遗址。牛牛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牛年,牛牛因此得名。只有8岁半的牛牛熟悉小镇的任何角落,他带小编看小镇的东莞大道,去教师小区前的中心广场,还去了广场对面很长的吊桥。住在小镇中心的孩子,每天上学都会经过一座铺满彩色跑道的小桥,路过漩口中学遗址,然后不足百米,便是小镇新建的小学,也是牛牛上学的地方。牛牛说,爸爸妈妈从来不送他上学,有时客人找不到中学遗址,爸爸会把客人带到中学门口,但从来不进去。“我知道爸爸的秘密,他喜欢喝酒是哥哥不在了以后开始的,妈妈总和爸爸吵架,因为爸爸有糖尿病……”牛牛还说,“妈妈曾给我讲过哥哥的故事,哥哥就压在这所中学下面,永远也出不来了……”
都说长辈不能给晚辈烧纸钱可我就是忍不住
走近漩口中学遗址,门头上超大的黑体字瞬间将人拉向10年前的那场天灾;走进中学,你会发现,这是一所修建坚固的学校,以四合院的方式建造,主教学楼有五层,后面是多功能楼,同样是五层,一侧还有卫生间楼……五层的教学楼被震为四层,一侧严重倾斜,从楼体垮塌继而裸露的废墟来看,钢筋粗密,相互缠绕在混凝土间。讲解员说,幸亏它是四合院的建造方式,所以向外的逃生通道也就较一般楼房多,多名师生,只有50多名师生没能逃出来。每年清明,许多遇难的师生家属都会来漩口中学缅怀亲人。黄玉英说,她不去,也不想去。儿子的照片都藏进了手机的QQ相册里。在小儿子还未出生的那两年,黄玉英就只愿守着两个地方,一个是家里的电脑,因为电脑上有儿子的照片,第二个地方,就是儿子被埋的学校。“我的儿子很帅的。”黄玉英一边说,一边缓慢地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找出儿子的照片,一张一张地介绍,“这是在他大伯家拍的,这张是出去玩时拍的,这张是他自拍的……”说着她脸上浮现一丝笑容:“地震那年,他16岁,读初三。”黄玉英眨了几下眼睛,又用手揉了揉,最后还是闭上眼,手伸入包内摸出一瓶眼药水来,说眼睛总是不舒服,小编给她滴上,过了一会儿,她再次在手机上一张张翻看起大儿子的照片,“都说长辈不能给晚辈烧纸钱,可我就是忍不住,会在家里偷偷地给娃儿烧!这不都是迷信嘛!”说完这话,黄玉英泛红的双眼笑成了弯弯的月亮,很自然地又用手揩了揩眼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思念,如泉涌般流出,黄玉英就是这样的,将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小儿子牛牛身上,“大儿子小的时候,我俩在外打工,很少管过。”如今,黄玉英和丈夫忙活着饭馆生意的间隙,很上心牛牛的功课。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承接了附近一个工地几十号人的一日三餐,每顿饭都有三四桌,在黄玉英忙的时候,牛牛也很自觉,做完作业后,会主动到妈妈跟前背诵课文,背过了才出去玩。
“我的儿子没了,他才10岁!”
同样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映秀小学,没有漩口中学那么幸运,4层教学楼瞬间夷为平地,能在废墟里抢出多个孩子来,多亏了住在小学旁边的杨云清,他家正好有一个小型吊车,地震发生时,他第一时间开着吊车进去救人……
家住映秀镇渔子溪村的周女士对儿子的死至今难以释怀。如今,她在震中纪念馆的路边摆了一个小吃摊,每看到游人走过,都会机械性地招揽下游人。在村民眼里,以前的周女士还是相当能干的。地震前,映秀镇因为水源丰富,很多厂矿企业电力公司驻扎于此,“那时年轻人很多,一到晚上,镇子上很热闹。”
周女士说,她当时就在一家茶楼里打工,一直干到老板想转让,老板看她踏实肯干,便将整个茶楼转给了她。
“来打牌的、唱歌的、喝茶聊天的,都会点酒水,有时还会点饭菜。”周女士把茶楼经营得有声有色,没几年,便积攒了30多万元,花了20多万给家里盖起了小洋楼,又花了近十万元装修,她家是渔子溪村最洋气儿的小洋楼,年年底才盖好,但谁也没想到,不到半年,就发生了地震,顷刻之间一无所有……
房子没了可以再盖,钱没了可以再挣,可儿子没了……这对周女士一家的打击是最大的。“地震时,老师发现楼晃了晃,说出去看看,让孩子坐着别动,出去时还将教室的门关上了,出去后楼开始摇摆了,因为在二楼,他自己就从栏杆上跳下去了,可身后一教室的孩子还都在里面呢!”周女士讲述虽平静,但仍然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生气和不解。“如果老师出去的时候不关门,孩子们至少还有机会往外跑,说不定还能活一些。可他把门关了,地震一摇,门就变形了,孩子们在里边想开门都开不了……”周女士说着,眼圈不由得泛红,她站在小摊后方的墙上,双手置于身后,一边说着话,一边用身子一下下地撞击着后面的墙,“我的儿子没了,他才10岁!”
地震后,政府有政策,家里有遇难孩子情况的,可再生一个。周女士也生了一个女孩,如今9岁了,在都江堰上学。
“我大女儿当时在漩口中学上学,幸运的是,她自己跑出来了,他们有个老师叫方杰,是我们村的,自己撑着门框,让学生往出跑,自己最后被砸……”说完这话,周女士又朝路边走来的游人吆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