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吴语萱
8月24日,记者从都江堰市发改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都江堰市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向好,创历史新高,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五年最佳多项指标排名成都市第一
生产总值.68亿元,同比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08亿元、85.9亿元、20.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元、元;19项重点经济指标进入成都市前9位……
都江堰市何以能够逆势上扬、愈发奋进,主要经济指标创下五年来最高水平?
“我们着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势利导制定落实稳增长、稳预期措施。”都江堰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初,都江堰市即确立了经济总量五年“重回郊区新城榜首”的总体目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经济质效稳步提高,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投资活跃建设提速
为城市发展灌注强劲新动能
上半年,都江堰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同比增长27%,据1—7月数据显示,都江堰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高于成都市平均增速,位列成都市区(市)县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新签约引进元气森林饮料生产、建国汽车商业综合体、云南海诚“都江夜堰”等重大项目26个,投资总额.07亿元。同时,都江堰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市农业农村局“区局合一”改革,基本实现机构整合、职能融合、服务聚合、制度集合;李冰文创旅游功能区创新成立综合党委,构建“1+3+N”立体党建工作体系,实现区域企业、社会组织、高校院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量共聚,功能区城市功能支撑和细分领域显示度进一步增强。
逆势上扬经济复苏
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都江堰市坚定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将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众所周知,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是都江堰市的经济支柱产业。都江堰市上下抢抓“后疫情时代”文旅消费快速恢复窗口期,打响大青城、大灌区、大熊猫、大文旅消费品牌,加快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
据悉,都江堰市上半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9.9%,“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市接待游客总量.28万人次,同比增长48.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同比增长%。
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是都江堰市全市人民共同的目标。今年以来,都江堰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个、总投资约亿元,释放政府、企业两端供需信息条。持续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建立三大紧密型医共体;开展都江堰国际高等教育园区规划编制,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着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加大社会民生保障力度,投入资金3.02亿元,支持公共卫生、困难救助、就业创业等社会民生保障项目余个,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新增县级粮油储备规模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