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渭基峨眉紫笋之父

他是中国著名茶树育种专家,长期从事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他从四川茶树地方品种及野生大茶树资源中,发掘推广了早白尖、南江大叶茶等一批地方良种;他采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种育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茶树新品种……他便是被誉为“峨眉紫笋之父”的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钟渭基教授。在越来越推崇工匠精神的当下,钟渭基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他和茶,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情缘呢?

钟渭基:峨眉紫笋之父

董峰|文

生长在峨眉茶山——黑苞山的峨眉紫笋茶

|潜心十年:复原“茶经第一茶——紫笋”

年,喜爱喝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来成都参加G20国际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不仅展示了她个人的风采,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茶厅,她还品鉴了一款让她赞不绝口的红茶——峨眉紫笋。这让她喜出望外。

说到峨眉紫笋,便不得不提到全国知名茶树育种专家钟渭基教授。紫笋茶历史久远,自唐代就是贡茶。茶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开篇中就写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可见“茶经第一茶”名不虚传。出于历史原因,紫笋茶的制作工艺一度失传,此历史贡茶也逐渐被世人遗忘。

正是以钟渭基教授为首的茶叶研发团队,十年如一日,通过不断查阅古籍,参考其他相似类型古茶研制工艺,经过多次试验、调整、修正,最终成功复原出皇家瑰宝“茶经第一茶——紫笋茶”,钟渭基由此也被称为“峨眉紫笋之父”。

再度出世的紫笋茶以红茶制作工艺为基础,制作手法独特,需要满足多项条件才能形成独有的色、香、味。原料是产自四川峨眉普兴一带海拔米以上的高山野生小叶种紫色川茶,主要产于峨眉黑苞山海拔米一带野生茶园。峨眉紫笋通体呈古铜色,光滑润泽,条索紧系修长,茶毫细微,茶骨紧结壮实,外形均整,色泽乌润。冲泡之后,叶底舒展鲜活,茶体修长,柔嫩匀整。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金蜜透红,清澈艳丽。入口滋味醇厚,口齿留香。尤其是其富含的花青素,对人体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氧化、延迟衰老等功效。

春天,钟渭基教授率领四川茶人,在峨眉黑苞山游山

|醉心茶学:十年走遍四川茶区

年,钟渭基生于浙江省诸暨新壁乡湖外坂村。年,进入杭州农校茶科学习,他酷爱学茶,成绩优秀。年农校毕业时,由学校选送考入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现浙江大学茶学系前身)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蒋芸生、庄晚芳、张堂恒、俞寿康等茶学大家。庄晚芳还亲自带领他到福建、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科研、生产单位及茶区调查研究和生产实习,并指导他所在的学生科研小组活动,加深了钟渭基对茶叶事业的感情,激发了他研究探索的浓厚兴趣。受茶学前辈的影响,钟渭基对茶学的执著求索和严谨的态度逐渐形成。

年,钟渭基怀着参加大西南建设的豪情壮志来到四川,被分配到灌县(今都江堰市)茶叶试验站(年迁址重庆永川,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现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工作。四川是茶的发祥地,辽阔的茶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还有盆地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深深地吸引了他,钟渭基立志“十年走遍四川茶区”。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四川的茶业恢复和发展较快,改进老茶园,改进制茶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满足新茶园发展的需要,每年只能从浙江等地调进大量杂种茶籽用于生产,茶树品种问题尚无暇顾及。钟渭基认为茶树品种是一项茶叶生产中带有根本性的且长远起作用的措施,主动请求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领导批准,他立即组建了品种研究组,并出任组长。

从年调查地方品种搜集原始材料开始,钟渭基踏上了40年茶树育种的漫漫征程。他对茶树地方良种情有独钟,不仅力求全面了解现状,而且,重视研究其历史演变过程。为了弄清楚地方良种早白尖的来龙去脉,他曾多次登门与报种人促膝长谈,虚心求教。

也正是这种坚持,让钟渭基发现并确认了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区的确是一个茶树种质资源的大宝库,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高大的乔木到矮小的灌木,从大叶到小叶,茶种演化过程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实验,钟渭基发表了《四川野生大茶树与茶树原产地》一文,引起业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ly/21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