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都江堰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有感

参观都江堰、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有感

陈洪泉

前一阵子去成都办事,抽空去参观了都江堰、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在都江堰和杜甫草堂都有着一种流连忘返的亲切感,对杜甫和李冰父子感到由衷的敬佩,拍了许多的照片以留作纪念。但在武侯祠,只是匆匆而过,连照片也有些懒得拍。记得小时候是那样喜欢读三国演义,特别是喜欢书中所描写的那些英雄人物,尤其是喜欢关公、张飞、赵云和诸葛亮等,但这次参观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感觉。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前),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李冰父子为四川、为中国、为人类建造了都江堰,留下了几千年来仍造福大众的巨大水利工程,为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还写了几句记录感受的顺口溜:鱼嘴分水内外江,飞沙巧工调流量,宝瓶成就天府国,水利千古数李王。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在此期间,他的诗歌创作甚为丰富,留下诗作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诗词佳作,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诸葛亮、刘备、关公、张飞、赵云等人,在魏蜀吴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都是一些极为勇猛和智慧的厉害人物,武侯祠里记载着他们的一些赫赫有名的战绩。但仔细想想他们的这种争夺、战绩是为了什么呢,是在争什么呢?给当时的人民带来的是什么?给后人留下的又是什么呢?可以说,他们所争得是王权,他们的所谓战绩,给当时人们带来的是死伤无数,流离失所的灾难,而给后人所留下的大概也就只能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是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畅饮时的下酒闲谈的材料罢了。

可见,自己之所以对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的认识发生变化,原来是根源于自己对历史人物的价值评价尺度发生了变化。小时候只是认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聪明过人,机智多谋,刘备、关公等人英勇善战,英雄无敌,所以喜欢他们。但现在看来,对他们所谓评价应主要看他们的这些聪明和英勇主要用来做什么了,是否有利于造福广大民众,改善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善人们的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人类行动的最高原则,套用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的一句话,“对错的标准固定在它的王座之上”。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指任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造福民众生活的事情,而凡是与人们的生活需要相悖的事情则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或无价值的。刘备、诸葛亮等人的聪明才智和英勇善战,主要是用来对于王权的争夺,对于民众生活的保障和改善不仅没有什么贡献,反而带来的惨烈的战争和民众的死伤无数,所以不值得褒奖。

(陈洪泉,于青岛,年6月29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ly/21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