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387123.html
课程故事:玩乐迷宫
缘起:发现新事件
一天,晨间游戏时,我听到了孩子们这样一段对话——蓓蓓:昨天我妈妈带我去融创乐园玩了,里面可好玩了,我还坐了旋转木马。
菡菡:上周我也去了融创乐园,不仅坐过旋转木马,还玩了迷宫呢!
澄澄:我也去过,妈妈带我去了大树电影院。
旁边几个小朋友也纷纷加入他们的讨论……
一时间,“融创乐园”这个词,迅速在班里火热起来,去过融创乐园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去玩的情景,没有去过的孩子也津津有味地听着朋友的讲述,脸上充满了羡慕、好奇的神情。年8月“融创乐园”在都江堰开放,吸引了很多大小朋友,我们班许多小朋友都去玩过,而且意犹未尽。从他们的讨论中,我们发现“融创乐园”的热度越来越高,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层出不穷。于是,我们决定请孩子们带着任务,再次探访融创乐园,寻找他们认为最好玩的地方,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在分享讨论中,孩子们对“蹦蹦床”、“过山车”、“迷宫”、“大树电影院”、“旋转木马”、“海盗船”等最感兴趣,都很想玩这些游戏。
*教师的思考*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追随幼儿的兴趣,及时捕捉课程的生长点,并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探究迷宫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有几个孩子商量着要一起搭建“融创乐园”。
萌萌:我要搭一个旋转木马。
宇宇:我要搭一个军事训练营。
航航:还有迷宫,谁来和我一起搭?
……
游戏中,每个“小组”都忙得不可开交……游戏快要结束时,孩子们已经开始在“旋转马”、“电影院”、“军事训练营”来回穿梭玩耍,唯独“迷宫”似乎出现了困难,几个孩子用积木、圈和轮胎来回摆放,却始终没有搭建出迷宫,他们看起来有点沮丧。游戏结束后,我请“迷宫”小组的孩子来分享今天的游戏。
蓓蓓摇摇头说:我们没有修好。
航航说:我不知道迷宫该怎么修。
我:那我们帮他们想一想,迷宫要怎么搭建呢?
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要弯弯扭扭,有的说要有许多缺口……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虽然很多孩子玩过迷宫,却并不知道迷宫整体是什么样子、应该怎样搭建。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孩子“认识迷宫”、“设计迷宫”,一起探究迷宫的奥秘。
1.
观察迷宫—呈现雏形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搜寻了许多迷宫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迷宫,初步了解迷宫。
有了图片作参考,孩子们在第二次搭建中逐渐有了迷宫的雏形,有的孩子还会尝试用小积木当做“人”在迷宫里走来走去。他们玩得高兴,但是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出发,也不知道从哪里出去;很多路不通,根本走不出迷宫;路线不明确等。
2.
设计迷宫—纸上玩乐
初次设计迷宫图
我:从这幅迷宫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艾艾:我发现了最外面一层有两个出口。
博博:我知道,一个是进去的意思,一个是出去的意思。
我:那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命名呢?
博博:“出口”、“入口”。
我: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梓锦:我看到了里面有很多条路。
震震:有的可以过,有的走不通。
我:是的,迷宫有入口和出口,还有许多条路,有的能通过,有的走不通。
孩子们发现迷宫是有“入口”和“出口”的;里面的路有的走的通,有的走不通。根据孩子们发现的这两个要素,我请孩子们回家自己设计一张迷宫图。第二天早上,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迷宫图与同伴一起分享,他们设计的纸上迷宫,造型千变万化,十分有创意。但是我也发现了几种情况:①缺少“入口”和“出口”标示或者标示不明显皓皓:肖锦润,你这个是入口还是出口呀?
小肖:这个是入口。
皓皓:那你的出口在哪里呀?
小肖:我忘记画出口啦。
很多孩子对“入口”和“出口”意识不明确,以为迷宫就是里面弯弯扭扭的线,孩子们在设计迷宫图时,要不就是没有画“入口”和“出口”,要不就是标识不明显,让别人不知道哪里是“入口”,哪里是“出口”。
②“路”太少,没有“死路”和“活路”
天天:婷婷,你这个迷宫也太简单了吧,只有一条路,而且死路都没有,我沿着路很快就走完了。
我:什么是“死路”?
天天:“死路”就是走不通的路,到死路后他就走不出去了,后面也没有路了。
博博:对,“死路”里面还有陷阱,人走进去就会死在里面。
许多孩子只能画出最简单的迷宫路线,没有挑战性。他们在玩其他朋友设计的迷宫时,会把自己玩游戏的感想告诉给迷宫设计者,由此激发彼此设计出更具挑战的迷宫。
③迷宫形式不明确
梓锦:何继洋,你这个迷宫是怎么走的呀?我都不知道咋走。
洋洋:从这里进,然后往这里走,再往这边走......
有的孩子在设计自己的路线时没有确定自己路线的形式,只是随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随意的勾画路线,所以在同伴问怎么走时,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修改迷宫图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再次进行了讨论,很多孩子说出了许多解决办法。我请他们再次修改自己的迷宫图。
①“出、入口”有了标识
这次迷宫图中,“出、入口”更明显了,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有的用符号表示,有的用汉字表示,有的用图画表示等等。
②“路线”增多了
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迷宫时,有意识地增加了多条路线,有的孩子为了让游戏更具有挑战性,还加入了陷阱、机关等。
③迷宫形式更明显了
有的孩子画的是双线迷宫,有的孩子画的是单线迷宫,在分享迷宫图的时候,孩子们还对不同线条的迷宫给出了相应的名词。
我:秋秋,你画的这个迷宫是什么迷宫呢?
秋秋:“路”迷宫。
我:为什么叫“路”迷宫呢?
秋秋:因为我画的是两条线,就像“路”一样,所以我叫它“路”迷宫。
我:两条线的叫“路”迷宫,那一条线的我们又叫什么迷宫呢?
航航:“线”迷宫,因为它是跟线走的,我们就可以叫它“线”迷宫。
我:“路”迷宫和“线”迷宫,除了一个是两条线,一个是一条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萌萌:路是宽宽的,线是细细的。
澄澄:路是可以变宽变窄,而线不能变。
从设计图和分享讨论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已经基本了解了迷宫的特征,清楚地知道“出、入口”,能区分“路”迷宫和“线”迷宫,甚至还有“陷阱”、“机关”的标示,迷宫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这些都表明了孩子们已大致掌握了迷宫的特征。*教师的思考*
《指南》提到:5-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我们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迷宫、设计迷宫图、挑战同伴的纸上迷宫游戏等活动,在彼此的对话和讨论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设计,从而逐渐掌握了迷宫的基本特征。玩乐迷宫
1.
再次搭建
虽然孩子们有了纸上迷宫的经验,但是进行实物操作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我用相机记录了一些孩子们搭建迷宫的游戏场景,引导孩子们通过游戏后的分享与讨论,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入口”和“出口”标示不明显
孩子们用一个拱形积木做了“出入口”,它的颜色也与墙面一样,所以从整个迷宫来看,“出入口”标示是很不明显的,其他孩子们来玩是很不容易发现的。而且“出入口”都是拱形门,会让很多来玩的孩子不知道哪个是“入口”,哪个是“出口”。
②路线简单
孩子们运用基础积木修出了一条或者两条“路”,虽然他们在纸上迷宫上表现多条多种路型,但是搬到现实空间中,他们就会忘记扩散自己的路线,而是随着一条或两条路修下去。
③“墙”面容易倒塌
迷宫修好后,很多孩子都想走进去尝试走迷宫,但是因为路道太窄、墙面太薄,所以进去玩的孩子都比较小心,可是尽管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还是会碰倒旁边的“墙”。
2.
调整问题
①调整“出入口”形式或设置特定标示
②丰富路线,要有“死路”和“活路”
蓓蓓:丫丫,你从这里再修一条路吧。
丫丫:好啊。
蓓蓓:你修“死路”,我来修“活路”。
丫丫:知道了。
这一次他们修建了多条路线,里面还有“死路”和“活路”。
③加宽路面
为了让进去游戏的“客人”更能自由的探秘迷宫,他们在搭建迷宫时,有意识地加宽了路面,其他孩子进去玩以后,不仅可以自由来回行走,当两个孩子相遇时,还能擦肩而过。而且路面的加宽,减少了“墙面”倒塌的现象。
3.
增加新元素
皓皓:“我们的迷宫太矮了,走迷宫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出口在哪里,什么地方有障碍,什么地方是死路。”
肖肖:“迷宫里面的山洞、桥都是假的,过山洞和过桥都是一样的,太简单了!”
我:那可以怎样增加难度呢?
博博:可以修一些陷阱,比如可以种些“毒花”呀、“沼泽地”呀……
孩子们对迷宫的探究,从纸上的平面迷宫,发展到用基础积木搭建的立体迷宫,从不同空间上获得不同的体验。但目前孩子们搭建的迷宫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挑战,因此,我们设想接下来的游戏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提升幼儿搭建技能,让“迷宫”更具有挑战性为了追随孩子们对“迷宫”的兴趣,我们设想让孩子们用更大型的材料(大纸箱、大积木等)或更多的建构技能(垒高、镂空等)来搭盖迷宫,使人走进去的时候看不到迷宫的全景;再者,就是让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和技能搭建出真正的“山洞”、“桥”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钻山洞”、“过桥”的过程。总之,我们想通过更多的方式让走迷宫的人有一种“身陷迷宫”的真实感觉。②与“电影院”联动,让“迷宫”更具有趣味性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除了搭建“迷宫”就是“电影院”,为了进一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设想,既然孩子们两个都喜欢玩,两个都想要玩,是否能让这两个游戏联动起来,比如“电影院”在“迷宫”的中心位置,或者“迷宫”的出口就是“电影院”的入口,再或者走“迷宫”胜利的奖品就是电影票一张……*教师的思考*
《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变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在游戏中,我们教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有意识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更深入地参与、更长久地坚持、更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帮助幼儿分享交流、团结协作、解决困难,促使将其所学成为终身受益的本领。
总结:
这次玩乐迷宫的探究是由“融创乐园”这一话题切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从初探迷宫、设计迷宫、挑战纸上迷宫、玩乐迷宫,孩子们带着每一次的疑惑和问题,通过思考、讨论、实践、修正,一步一步亲身体验着迷宫搭建成功的喜悦与成就,也不断带给了我们许多惊喜。再接下来的游戏中,我们将继续支持孩子的探究和挑战。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