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怎么起到防洪灌溉作

李冰(约公元前年~年),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年—前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都江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的农业生产。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江堰建于公元前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耗时八年。

防洪:一鱼嘴分流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外江就是用于泄洪的当洪水来袭的时候,外江引流,将洪水分流就达到防洪泄洪的目的都江堰在防洪手段上是疏导而不是堵塞.二是口诀“深淘滩,低作堰”,具体说就是飞沙堰,位于内外江分流处,有泄内江之洪于外江,延缓水流速的作用文献记载为: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hj/22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