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辛丑年老君圣会圆满

瑞气迳彻太清仙境,

祥云周流尘寰青城。

一炷真香,

永祝南山之寿!

三声圣号,

齐瞻万圣之尊!

建福宫内供奉的太上道祖

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青城山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老君阁、太清宫、九龙观等宫观同时举行庆祝祈福法会。随着上清宫施戒利幽科仪的结束,此次青城山道教恭贺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祈福法会圆满。值得一提的是,曾被两位皇帝赐过名的宫廷名花——“太平花”也在这个殊胜的日子回到青城山。

上清宫

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太上道祖。在道教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

每到二月十五,无论道俗,均隆重庆贺。今年上清宫法会共进行三天,期间,为老君庆圣、贡天谢恩、朝礼北斗诸位星君,诵经礼诰,忏禳持斋。

天师洞

二月十五,不仅是老君降诞之日,

更是大道显化,重启生机之时。

不仅适宜祈福纳祥,更是学道之士返本还源,

谢罪自新的良辰吉日。

在天师洞,高功法师,诵经演法,

拈香颂号,众经师身着法衣,

唱咏洞经,诵经祈福,

祈祷道祖加持祥瑞,泽被人间。

建福宫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

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

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

不可称载,终乎无终,

穷乎无穷者也。

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

隐显有无,罔得而测,

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

昭昭然若日月。

在建福宫,道长们偕道教信众及游客朝真礼圣、供祀诸天、升文上表、祈福延祥、回向众生,并备居士斋等接惠大众。故宫太平花青城是老家

扶床踉跄出京华,头白车书未一家。

宵旰至今劳圣主,泪痕空对太平花。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的《太平花》诗。太平花,别名丰瑞花、太平瑞圣(盛)花。在宋代和清代,是曾被两位皇帝赐过名的宫廷名花。这深藏在故宫博物院绛雪轩花坛上的太平花,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从都江堰市青城山辗转到后蜀王宫(成都)和北宋京都汴梁(开封),最后移植进北京故宫里的。

含苞待放的太平花

在宋代,青城山中有一种叫“太平瑞盛花”的名花。据考此花最早由后蜀花蕊夫人裁植,公元年,宋灭后蜀,蜀后主孟昶被俘,后蜀王宫的太平花从随花蕊夫人成都移植到汴梁(今开封)。天圣中(年)献至京师,仁宗赐名“太平花”。北宋靖康二年(年),金兵攻进了汴梁城,太平瑞盛花被分移到金中都(今北京),以及中都的西郊。金朝灭亡以后,金中都皇城里面的太平花瑞盛花被毁弃了,可是在京郊的太平瑞盛花却躲过了劫难,年年花开满枝。

元、明时,京郊的太平瑞盛花被移植到皇城御花园中。清初,又把它移植到畅春园和圆明园里。因为嘉庆帝去世后,谥号仁宗睿皇帝,因“睿”字跟“瑞”字同音,为避讳,道光皇帝下令把太平瑞盛花的“瑞盛”两个字去掉了,就叫太平花,并沿用至今。同一种花卉经过两位皇帝的赐名,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清代,太平花再经劫难。年,英法联军火烧西郊的“三山五园”,圆明园中的太平花全部遭受劫难,只有畅春园中有两棵幸存。慈禧太后大修颐和园时,把残存的两棵太平花移到了故宫天坛的云门两边,一边一棵。谁知道40年后的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平花再遭浩劫。可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二年春天有一棵冒出了新芽,慈禧太后见了非常高兴,移植一部分种在坛云门的另一侧。

太平花在遥远的北国顽强地生存下来,演绎着宫廷传奇,直到明代时,在它的故乡青城山,都还能见到太平花的身影。然而,青城山上的太平花却在近代神秘地消失了。抗战时期,于右任先生曾数次到青城山,并慕名寻访太平花,但每次都抱憾而归。于是他在《青城纪事诗》中不无惋惜地写道:“名山名卉知名久,不见花开醉太平。”他还特别在诗后注明:醉太平为山上名花,余三至未见。其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都江堰市文化学者王克明、卞再斌、施廷俊等挖掘整理太平花史料发表了《故宫太平花青城是老家》《太平花名实小考》等,受到都江堰市和故宫博物院领导有识之士的广泛   道场保平安,消灾增福寿!

各位善信也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zy/22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