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翟丹妮
把守护“折翼天使”当使命她扎根特殊教育12年
“这个数字念什么?对,3。”11月25日上午11点半,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学校书声琅琅。教室里,翟丹妮正在为培智班的孩子们上数学课。与平常见到的教学课堂不同,翟丹妮在课堂上脸上的表情很夸张,有的时候还要配合肢体动作,“这些孩子与常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尽可能地理解知识。”
翟丹妮是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也是一名培智班的数学老师。在前不久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绚丽的青春·四川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上,她因扎根基层、担当奉献的先进事迹荣获“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
翟丹妮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她以公招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来到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这一待,转眼就是12年。
“起初刚接手时并不容易,甚至还有点不知所措。”翟丹妮回忆道,她带的第一届学生是一群聋生班的孩子。虽然是初一年级,但实际平均年龄已16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因为从小听力缺失,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都较正常孩子发展滞后,偏执情绪明显,表现出来就是对健听人的思想隔阂比较大。”
为了引导这些孩子学习,翟丹妮每次在课堂上总是面带微笑,手口并用,不时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特殊方式“朗读”课文。在她的引导下,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性格也慢慢活泼起来。
不仅如此,在生活上,翟丹妮还经常给予孩子们慈母般的照顾,“有的时候,中重度智力障碍的孩子拉在了裤子里,就要为他们清理身体、换洗衣裤。”翟丹妮坦言,那时候自己大学刚毕业,什么也不会,甚至还觉得有点难为情,总觉得这些事要成为一名母亲后才会亲身体验,但现在已经熟能生巧了。
年,翟丹妮进入教导处担任教育管理工作以后,开始在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研究等领域进行探索。她提出并实施了“小团体教研”模式,走出了一条有都江堰特色的“教康融合”之路;率先在省内特殊教育系统中完成了生活适应校本课程改革,带领团队编写了一套完整的生活适应(1到9年级)校本教材,课程成果得到省内特教系统的赞誉。她也先后获得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教坛新秀”“都江堰市名师”“都江堰市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每次看着这些孩子微小的进步,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我都甘之如饴。”翟丹妮表示,接下来她将继续把守护“折翼天使”当使命,将自己的所学与社会的需求融为一体,不忘初心,坚持下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周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