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防洪,都江堰就被人称赞,而三峡大

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水库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与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地震有明显的区别,造成的损害也非常有限。页岩气勘探或开采造成的地震也是一样的道理。水库会造成地震毋庸置疑,这本来就在学者的研究范围内,但是说汶川地震是紫坪铺水库造成的,或者三峡水库造成的(许多人的观念)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古代、现代都有质量好的工程,也有质量差的工程,古代的一些智慧在当时确实是非常难得,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古代对工程各方面的研究肯定不如现代的系统和深入。所以说没有可比性。

人工制造的建筑对抗自然之力的后果。我们拉长时间线看,人造建筑的寿命就摆在哪,就算你能扛个核弹,一百年?两百年?哪怕你再敢吹,你敢说三峡能与日月同寿?三峡的寿命摆在那。三峡的最终最好的结果就是枯水期人工爆破。但是在寿终正寝前的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个万一就是无法承受的灾难。

不是反对修建超级水坝,可以选择在深山老林里面修。不应该选择修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上游,是基本的人类避险常识!这是大家反对的主要原因!

1.工程在设计的时候就有设计年限。三峡不是普通水库工程,设计寿命本身就超过年(是我了解到的数据,有准确数据可以补充,你硬要说是吹,那我也没办法。

2.三峡不是建好了就放在那长草的。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运作,就不会停止对大坝的修缮和维护。并且不要小看人类工程技术,何况人类的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

3.三峡是重力坝。哪怕万一中的万一溃堤,也不会所谓的一溃千里。(合着整条长江就这一个水利设施?)

4.任何大型工程都有风险,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风险,通过不断的维护避免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你说技术论证,建造过程要更加谨慎我也认同,但一来就“寿终正寝前万无一失”“建议人工爆破”?像很多桥梁,设计年限甚至只有20年或者50年,所以就不使用了吗?人类社会就不会对这些桥梁进行修缮维护了吗?是不是现在就该在低流量时段把这些桥都人工爆破掉。任何大型水利建筑物都是会定期进行检修的。维修可以分段进行,不是说三峡一定要没水的时候整个大坝一起检修,而是有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部分检修。

何况材料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和现在住宅什么的钢筋混凝土一样的混凝土,是特种混凝土。三峡这样的工程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计算试验论证的,没人是傻子,建个三峡只为了表面风光。在你看来三峡其实是一个为了发电(挣钱)而搞出来的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但是当时方案论证的时候有两个方案,恰恰是为了防洪(保护下游城市)才确定了这个方案。

为了防洪第一要义就是安全性,大坝的运行是非常复杂的,三峡里面有很多非常精确的测量点位,对它的变形进行监控,会有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可以查阅主题为“结构健康检测”的有关论文),都江堰每隔几年也需要断流维护。

为了保证混凝土泡在水里没问题,有专门的院士对混凝土的材料做过干湿循环(其实只要涉及到水的工程都会做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的有关试验和研究)。你确实想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设计人员和科学家不是傻子,他们也会想到这些问题。你的一些疑问可能早就有了解决方案,但是你却出于某些原因不去了解就随便评价,是不是有点太自大了?

都江堰建成以来都上千年了,成都平原都没有受到过洪水灾害,你敢说都江堰没有防洪能力?在紫坪铺水库建成以前洪水确实要对都江堰造成损害,但是这个损害每年岁修的时候都会修好,不是什么大问题。你要是了解过都江堰的运行原理就会知道宝瓶口,飞沙堰的防洪功能。旱季和雨季分水不同就是都江堰防洪的方式,和现在水库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水泥的寿命其实和生物的寿命不是一个概念,意思说是在这个年限里它能达到我所需要的强度,过了这个年限,强度是慢慢下降的,不是瞬间死亡,其次,混凝土也是可以补得,有的地方可能受自然环境影响强度还没到年限就开始下降了,可以用适当的技术加强提高。

三峡和切尔诺贝利的区别是,三峡的问题都是提前会遇见的,比如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可以先充足做完研究再开始建,而切尔诺贝利是赶鸭子上架,里面包的核反应堆可比水要猛多了。但是三峡肯定也是要反复加固的,只要加固能用,就会一直维修加固,和都江堰一样。

既要蓄水发电,又要防洪减灾,完全没代价那几乎不可能的。任何重大的事,几乎都有利有弊,如果只想着好处不承担结果,那只能是啥事也做不了。人类要发展,从最早的刀耕火种开始,就是与天地战斗,不是等着自然演化,神仙救赎的,人类的道路就是破坏原本的自然,创造新型人类定制化生态系统,这是人类的宿命,就是哪天灭亡在这条路上,也是从原始人拿起工具的第一天就注定了的。

谁也不能确定自己做的判断是否是最全面的。所以这类认定胜天的工程还是少做得好。比如水流可以带走大量上游的热量,这个事情有没有存在,能不能论证都是未知数。我们局限与自己的感官而注定无法全面的认识整个世界,所以到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以后都没问题,有些问题可能现在就已经潜伏起来了。

这个热不是指温度的高低,而是指水里蕴含和热。如果大量的水流出到大海,水里的热量是不是被带走了,我们把他截留下来,那么从总体上来说必然会影响整个流域中各个部分的热量分布,对吧?这个会造成怎么样的结果,其实压根没法论证。影响范围太大了。

个人认为,三峡批判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不懂水利,想当然认为应该按照大众要求汛期蓄水枯期放水,殊不知三峡汛期只拦蓄了部分洪水。以今年的洪水为例,他们没看到的是三峡入库的时候可能下泄也就,甚至为了和下游错峰在入库流量非常大的时候,下泄控制在左右,被拦蓄的那一部分是大众没有考虑进去的。

人们没有深入思考的有两个问题:

1如果没有三峡,洪水就没有了吗?事实是如果没有三峡,上游来水(包括如今被三峡拦蓄的那一部分)就全都下泄了,再和下游区间来水叠加,下游受灾更严重。

2大坝自身安全,三峡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坝定高程,防洪限制水位的含义可以查阅资料,也就意味着三峡在汛期调度运行时通常要将库水位控制在左右,洪水时期根据来水及下游水文条件确定下泄流量,这个时候,同时还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未来可能的水文情势以及大坝自身安全。

事实上,三峡汛期是以防洪为主而非发电,防洪为主不是无条件控制下泄流量。都江堰因无库,无需蓄水,因此大众不会去苛责,而本身工程确实是完美的实现了分洪、洪水、排沙等任务;三峡有库,可以蓄放水,那没有按照大众的要求运行,就是不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mj/22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