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通济堰,与都江堰齐名的千年古堰渝帆

浙江丽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名唤古堰画乡,是国家AAAA级景点,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青水秀,美若画卷,它由古堰和画乡两部份组成,渝帆之前与大家分享了画乡部份,接下来在此继续分享这个景区的古堰部份。

所谓古堰,也就是建于南朝时期的通济堰,它与都江堰齐、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比西班牙人建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十七世纪的的邦达尔拱坝要早一千多年,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我们是游完画乡景区之后,乘坐游船前往古堰景区的。一路上远山近树,风光如画,随手一拍,便是一幅迷人的美图。真有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弃舟登岸,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通济堰水利工程的文化长廊,有通济堰创建以来历代官员的相关介绍,其中不乏汤显祖、范成大、何澹、樊良枢、刘廷矶等文化名人,他们均在通济堰的建造、维修、疏理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

据工作人员介绍,碧湖镇是一个平原,是丽水主要的产粮区,其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常闹水患,在此修建通济堰后,将水系分为四十八派,干渠分支渠,支渠分毛渠,迂回曲折,渠渠相通,呈竹枝状分布,遍布整个碧湖平原,并利用西南高东北低的地理形势,形成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另外,各支渠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将其注入众多湖塘储蓄,以备旱时不足,形成以引灌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

简而言之,通济堰的贡献有以下几点:一是灌溉碧湖平原的农田,这在通济堰历代碑文中均有明确记载。二是储水功能,就是储蓄余水,以备天旱时用。三是排涝功能,古时候碧湖平原是一片空旷洼地,地势低,常年积水。通济堰的水利网,设有直通大溪的概闸,在洪水期间,开闸泄洪,排泄渠水,使农田、村庄免受浸淹,减少洪灾损失,确保碧湖平原旱涝保收,四是为灌区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用水功能。五是运输与生产加工功能,古代以水运为主,通济堰干渠是可以通舟行货的。六是养殖功能,可以在渠内养鱼、养虾,放养鹅、鸭,种植莲子、莲藕、茭白等。

这便是著名的通济堰拱形大坝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坝长米,底宽25米,高2.5米。一千五百余年来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巍然不动,至今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关于大坝的营造,北宋民间还流传着“白蛇示迹”创建拱坝的传说:“是岁溪水暴悍,功久不就,一日,有老人指之曰:‘过溪遇异物,即营其地’,果见白蛇自山南绝西北,营之乃就”,其大意是说,在南朝时期,朝廷当时派出负责修堰的官员是詹、南二位司马,两司马到任后,带着一班幕僚对松阴溪进行考察时,由于地形复杂,竟一时无法决定坝址,站在溪边叹息之时,忽见一条白蛇从对面昂首横游过来。两司马从白蛇过溪游行的蜿蜒曲折路线中得到启发,把力学原理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成功地在宽过半里的松阴溪上创建拱坝截流,这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十分伟大的,同时也开创了世界水利工程技术史上拱形堰坝的先河,后来经历代修葺完善,固定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象征着它的价值。

工作人员介绍说,关于通济堰最初的坝体结构,已无考证(古籍中无记载了),在宋开禧元年改建成石坝以前,通济堰一直采用传统的柴木结构,这可以从《通济堰志》的有关记载中证实,这种柴木大坝需在每年洪峰之前的初春枯水期进行大修,很是费工费料,因主材料是竹木,为保证修坝用材,特别备有方圆五里的堰山,山上的竹木专供修坝所用。

我们到达通济堰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太阳已经西沉入远山之后,它的余辉将这山形水色,色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通济堰的傍边,有一个名唤堰头村的古村落,因位于通济谍的堰首而得其名,它的形成自然与通济堰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古堰的建造,当地的先民因地制宜在此建村立业,渔耕劳作,渐渐形成古堰、古道、古民居、的古村落格局。

夕阳西沉,山头的最后一抹霞光把江边的芦苇映照得格外耀眼。

趁着还有些光线,我们决定到堰头村走走,首先看到的是这栋书有“南山映秀”的古民居,工作人员介绍说是是清代早期建筑,据传,房主叶朝鼎自幼聪慧过人,5岁吟诗作对,6岁能弈棋弹唱,生平熟背四书五经,为人贫富均等,但生了个儿子却天性爱武,长大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结果官居五品武官,如此,文武父子流芳后世,文明遐迩。

堰头村里,有很多这样的千年古樟,郁郁葱葱、苍劲挺拔,遮天盖地,每一棵的树龄都在千年之上,如此大规模的及高树龄的古香樟在浙江是独一无二的,在国内也是罕见的,它们分布在主干渠两岸,树根深扎堰堤,牢牢的护卫着堰渠堤岸,是古堰的守护神与见证者。

其中上图的这一棵又叫舍利树,树干中空能容数人,令人赞叹不已,如同上天恩赐的天然盆景一点,既老态龙钟又生机勃勃,依靠树皮吸取地里的养分继续生长。究其原因,工作人说是是之前多次遭遇雷击火烧,几经死忘,又奇迹般枯木逢春,所以渐渐被当地村民逢为舍利树

继续前行,便见一座构建独特的石牌坊,工作人员说是贞节牌坊,据说大有来头,还是皇帝敕封的,当时村里有一叶姓人家,当家人叫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儿女,其妻梁氏却把培养子女的重担挑起来了,而且使本门下的子孙都考取了功名,影响巨大,当时正值乾隆当皇帝后第一次出游江南,听说浙江处州居然还有这么一位智慧型的贤妻良母,为了鼓励天下父母培养子女读书,为国出力分忧,就下了一道圣旨,命建了这么一座贞节牌坊,因为这里是当时的国道,从此,文武官员路过这里,都要下轿下马。

在堰头村的村尾,有一座双层阁楼,名唤文昌阁,又叫八角亭。顾名思义,这个堰头村曾经文风昌盛,历史上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曾经辉煌一时,文昌阁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也有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结构是二层重檐歇山顶亭榭式木构建筑,二十根柱子四方鼎力,外观八角形,顶部元宝状,这个元宝状也是有讲究的,它象征着功名,寓意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至于文昌阁建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有讲究的:一是这里正好是村尾,风水流韵;二是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可供商贾旅人避雨小憩;第三是建在这里可与千年古樟、小桥流水辉映成趣,完美结合,绿荫掩映,藏风得水,意境也是十分幽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hj/23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