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都江堰成为中国丰收节ldquo

今年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秋分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光。但从今年起,秋分将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标志着占我国人口总数至少一半以上的农民有了自己的节日。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在全国设立六个分会场,分别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陕西省杨凌、安徽省滁州市、黑龙江省绥化市、四川省都江堰市、广东省梅州市。都江堰从全国余个县市中脱颖而出,入选丰收节“首秀地”,不是幸运,而是必然!

都江堰:将“科技兴农”的实践提前了两千年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水,是都江堰的灵魂所在,也是都江堰成为丰收节“首秀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鱼嘴“四六分水”、飞沙堰及时排除多余泥沙,人工开凿宝瓶口引灌成都平原......公元前年,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采用的原理和建造技艺,一直被视作水利工程建设的样板,是学者笔下“比长城更伟大的工程”,也是水利专家口中的“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项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改变了“蜀人几为鱼”的严重灾害局面。这项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典范工程,让成都平原成为良田万里、富庶一方的“天府之国”。

截至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总面积万亩,受益人口高达万。精妙的工程建造、完备的灌溉体系,在今年的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第69届国际灌排执行委员会议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灌溉体系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年后的今天,凝聚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正是“科技兴农”的生动诠释。故将都江堰作为丰收节“首秀地”,也是国家“科技兴农”的农业发展主导思想的有力体现。

都江堰:一方水土助推天府文明永续

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的不仅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样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世界;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这样一种精神文明的兴起和永续。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这便是道。”从古至今,都江堰带给人们多少思想上的启迪,无论是名家大师,还是寻常百姓,都能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流经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能感受到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项水利工程不仅是蜀中人民的命脉担当,也是一脉活着的智慧,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滋养延续着天府文明。

都江堰:“文商旅体”融合成就乡村振兴典范

年,都江堰被列入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与此同时,精华灌区建设等15个项目被纳入成都市乡村振兴总规划。年,是田园综合体三年试点任务的第二年,也是都江堰市年实现乡村振兴第一阶段目标的关键一年。

“天府原乡”“灌区映像”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打造,拾光山丘CEP星创天地、“小南海”水上生态田园、玫瑰花溪谷二期等项目,聚源镇周家院子、崇义镇徐家院子、柳街镇黄家大院等林盘修复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发展的巨轮并不一定要碾压田园的诗意,而是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的时代符号。“越田园,越诗意,越富裕”,乡土文化挖掘、乡村旅游开发、乡村资本引入,这就是都江堰的乡村振兴之道。

例如,首届丰收节都江堰分会场举办地柳街镇“七里诗乡”,正是都江堰“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下乡村振兴的典范。

作为柳街镇全新打造的乡游景点,“七里诗乡”廊括了金龙、七里两大社区,共余亩土地。10公里左右的田园绿道,将川西林盘、现代大地景观、民宿农庄、特色美食、休闲体育等连接起来,失落已久的乡愁记忆在这里尽可寻得。

这个秋分(9月23日),到都江堰乡村,不仅可以望山、看水、忆乡愁,还可以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体验最有特色、最有人气、最丰富的农民丰收节。

小编按:也许用“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句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诠释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何选择都江堰作为“首秀地”再合适不过了。(图据何勃、贾旋、刘杰、朱冰峰、王庆新等老师,在此表示感谢!)

有奖参与!我们一起来治理都江堰这条“明星街”

有奖参与,奎光塔街道向社会征集扫黑除恶线索~

奎光塔街道:扫黑除恶,这样“亮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ngyanzx.com/djyshj/21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