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文物古迹众多。都江堰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仍然灌溉着今天的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土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全世界建造年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好,距今仍然在正常使用的无坝引水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外景:(从都江堰流出来的水,特别凶猛)
从入口直走,便来到了“卧铁”的所在之处,“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卧铁卧铁鱼嘴: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飞沙堰溢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都江堰市以世界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市境西部的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也是正一道的祖庭,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